工作中的付红闯
近日,洛阳市伊川县36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工程师付红闯火了,从一个复员军人,到一个普通的机修工,再到工程师,还获得了10多项机器人专利。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的成功逆袭又有怎样的坎坷历程?近日,记者来到洛阳市伊川县,对付红闯进行了采访。
从复员军人到技术工程师
说到机器人,很多人会一下子联想到变形金刚,浑身上下全是钢铁组合,能够灵活替代人工完成各种动作。在位于洛阳市伊川县的洛阳普拉斯自动化科技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付红闯热情地向记者演示一款焊接机器人。只见他打开遥控器后,机器人手臂上的焊枪,均匀准确地沿着一个多面体器件的周围绕行。付红闯说,能够让焊缝均匀,除了靠机器人“手”的灵活,最主要是靠他的“大脑”系统编程。
付红闯的办公室,其实就是车间一角隔离出来的一间电脑室。杂志架上摆满了同行业各类产品彩页和书籍,一方白板上写着攻坚课题和项目进度。只要是在公司一天,付红闯每天都和工友召开碰头会,研究项目进度,制定专攻方向。而在他办公椅上方的墙上,悬挂着“党员示范岗”的牌子,他在入伍第二年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只有高中文化的付红闯,怎么就成为了工程师?该公司副总经理彭铠说:“付工原来从部队复员回来,刚到企业时只是一个普通的修理工,但他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和外单位企业合作项目工程中,善于发现和总结,再经过自己的钻研,一次次试验,最终获得一项项成果,公司在进军机器人装备制造产业中,付红闯功不可没。”如今,付红闯已经从一名普通的维修工变身为该公司的生产车间主任,拥有10多项机器人发明专利。
一年有三分之二时间不沾家
记者这次能见到付红闯,恰逢他从漯河到三门峡路过洛阳,专门下车回公司为客户“取经”。同行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年到头,他们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出差在外,为准合作客户量体裁衣,为已经合作客户升级编程、调试机械。车间过道一旁的计划表上,排得满满当当。记者凑近仔细观看,有十多家企业的名字被列在上面。“这次出去服务的就是这家,估计还得一周左右”。付红闯指着计划表上的一家公司说。
“你抓紧回趟家吧,公司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副总经理彭铠催促付红闯。付红闯开车回到县城的家时,妻子张艳艳对这次路过家门而入的付红闯深感意外,原来说好是要出差一个月,这次却突然回来了?付红闯和妻子有两个孩子,妻子为做好他的后盾,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在家当专职太太。
夫妻相见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付红闯会替妻子干些家务;也会拥在6岁女儿身后,看女儿在电脑上绘画。在陪家人看电视的时候,他大部分时间是看自己的手机,一会儿接电话,一会回复客户的短信,一会又和机器人安装现场的工作人员视频聊天。
“我知道他工作很辛苦,很多时候都是在外面,我全面支持他的工作,把家操持好,让他放心工作。”付红闯的妻子张艳艳对记者说。
最怕机器人“闹情绪”通宵远程“诊脉”是常事
当问起在工作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付红闯说,随着智能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对现场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工人的技术水平满足不了机器人的需要。有时一线工人在操作中出现问题,机器人也照样“闹情绪”不开工,遇到这种情况,往往靠打电话难以解决,有时是上门服务,有时是用手机远程诊脉。
“有一次,客户公司的机器人突然‘罢工’,我用手机和对方进行视频沟通,整整聊了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早上,机器人才如大梦初醒一样开始正常‘上班’。”付红闯说,机器出故障彻夜加班是很正常的事。进入公司10年,付红闯主导下成功申报了17项专利,获得了“一种粮3粉料生产用传送带装置”“一种双螺旋湿式制浆机”“一种保护渣传送回收装置”“一种配料称重装置”“一种保护渣的烘干下料装置”5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一种码垛机用托盘”“一种推料挡板装置”“一种码垛用推倒机”3项专利。“感谢公司为我提供的成长平台。”问及获得荣誉的感受,付红闯却十分低调。
他被评为“最美伊川人”
“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把项目做成功”。在济源铅行业自动化改造的进程中,付红闯每年超过200天的时间都在现场调试、摸索。在铅行业机器换人自动化改造进程中,付红闯自己制图,自己加工,经过多次现场试验,克服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难题,最终实现了从铅锭去飞边到机器人抓取水冷,再到码垛、自动称重、喷码、自动打包等一系列智能化流程,完成了国内铅冶炼行业的首套全自动流水线作业,项目达到国内首创水平。“基于码垛机器人和非标自动化配套设施的智能码垛生产线”项目还荣获“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称号。
今年2月,付红闯被评为“最美伊川人”,“在军营里淬炼成钢,在创新中成就梦想。你用一颗匠心,把伊川科技名片打造得熠熠生辉,也把光荣镌刻在振兴中国制造的征程,敢试敢闯,敢于担当,立足平凡岗位,书写非凡篇章。退伍永不褪色、军旗永远飘扬”。在“最美伊川人”颁奖晚会上,付红闯获得了这样的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