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 正文

水墨画教程零基础入门(山水画基础技法,中国水墨山水画入门,0基础入学)

2023-02-02 13:34:36    来源:红五百科    

有朋友留言要求介绍一下申石伽山水画技法的内容,小编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确实找到了不少资料,就集中进行整理,分成六部分介绍给大家,内容综合摘录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山水画基础技法》(申石伽编绘,1979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山水画技法 上》《山水画技法 下》 (申石伽编绘,1999年版),节选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


(资料图)

申石伽(1906-2001),别署西泠石伽,室名“六步诗楼”,浙江杭州人。画擅山水梅竹。山水宗明“吴门画派”及戴进诸贤,用笔清劲,墨色明润,以功力见长。

画树线条用笔

开始学画,首先注意执笔。执笔方法,可以用大拇指按着笔使笔向前,食指挽着笔使笔向后,中指勾着笔使笔向右,无名指、小指抵着笔使笔向左。画笔就在这五个手指掌握中运转,使出力量来。如尺幅较大,除运用指力外,要兼用腕力,以表现出树身各种形质的立体感和生动气质。

树身程序

初画山水,先学画杂树。杂树是一般树的泛称,学画杂树,不论有叶无叶,先从一棵树的当中丫杈起笔,打定树的中心地位,从而抓住树形结构的全局。画完树的丫杈后,即次第画左右两条线,成为双钩的树身。双钩树身左右两条线,一般习惯先画左,后画右,使两条线曲折、流转,配合一气。

杂树树身

国画的树身、树干要求比较完整地露在树叶之外。即使一丛丛深厚树叶里,树身、树干也基本上可以不受到树叶掩盖。因此初学画树要锻炼线条用笔的基本功力,要求使线条用笔能表达出立体感。

传统树型以树身骨骼线外露为多,这是国画以线为主的特征。在杂树树形中以鹿角式与蟹爪式树枝形态,最适合初学练习,可使线条气势贯串一气。先从沉着、严整中求熟练效果,随后达到线条生动。

蟹爪式、鹿角式杂树

点叶树、双勾叶树

点叶十式

杂树点叶传统有多种多样形式。初学要求熟练多画,但更应该深入生活,观察体会。

双勾叶十式

杂树双勾叶,起丛树中衬托虚实层次的作用,并具有装饰性美。图为十种传统常用的双勾叶,备作参考。

杂树八式(一)(二)

双勾夹叶,线条短而坚,排列要有规律,常与点叶、介叶组合,使丛树更为丰富。

杂树八式(三)(四)

阔点叶用笔用墨要避免滞板。细夹叶双线也要用笔有力。

杂树八式(五)(六)

大片夹叶与细介叶组合,形成对比,层次分明。

杂树八式(七)(八)

用墨浓淡

墨色在国画山水画面上起极大作用,它能和笔的表达力结合起来,画出物象的质感、立体感及烘托画面的层次。墨色除了有浓、次浓、淡、次淡、最淡的分别外,还有焦墨(最浓墨)、干墨等等。初学用墨,主要注意掌握浓、淡、干、湿四方面。

丛树(一)

两棵树并列,应分出主与宾、高与低、大与小和点叶的横与直等等不同形式,使其相互呼应,气势统一。为了起衬托层次的配合作用,应注意用笔用墨的干、湿、浓、淡。

丛树(二)

画丛树要注意墨色浓淡,用以表达树与树之间的层次。一般用墨是浓墨在前,淡墨在后,渐远渐淡。另一种,可以淡墨在前浓墨在后,以对比衬托,或以双勾叶树平胸在其间。

丛树(三)

在国画传统技法中,所谓“骨法用笔”就是使用笔力的技法,用笔求挺拔有力。如使笔无力,就不容易获得树的坚挺形象。

丛树(四)

远树八式

远树在画面中形式最多,实地写生可以突破前人丘壑。所列八式为传统作品中常见,备作学习技法上的参考。

远丛树要注意排列,树顶、树根和参差。

松树身枝干(一)

画松树,用笔要以中锋为主,侧锋、逆锋并用。初学要求多画松树雄伟的形态。画枝干要倾斜向下,转折屈伸。树身皴线,是用似圆似方的全圈或半圈。每全圈或半圈的线要贴连,使之随着两边的树身线结为一体。松针形式颇多,初学松针积叠可用“品”字式参差变化。一般用扇形松针为基础,逐渐触类旁通。

松树身枝干(二)

要运用转折顿挫的用笔技法,使平展的松枝,坚挺有力。

松针十式

松针有扇形、轮形、蝴蝶形、锯齿形等多种变化,而其用笔均应坚挺为针状。

松(一)

以传统常用的画松形态,组成浓荫密叶的松林画面。初学画松,可以此作为参考,要求松针匀整,笔力坚挺,墨色有浓淡层次,达到浑厚的效果。

松(二)

松针挺拔疏松,具有装饰美。

松(三)

学画松树,首先要掌握笔墨雄厚的基本功,在熟练的基础上,进而达到清峭刚健。图为传统中常见的轮形松画法。

松(四)

这画面是现代常见松树之一,具有雄伟宏大的气概。

[责任编辑:editor]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