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为薯蓣科薯蓣属蔓性草本植物,山药的学名:Dioscoreaspp.;英名:Yam;别名:长薯、条薯、田薯、淮山。其食用部位为地下的块茎(担根体),块茎重量视品种不同而异,最大可达60公斤。山药块茎薯形变化极大,依品种不同有圆形、纺锤状、掌状棍樺状等等。目前世界主要产区多分布在热带,其中以中南美洲为最多,其次为亚热带地区及非洲。全球山药的平均产量约为2 600百万吨(FAO,1985),为国际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资料图】
栽培山药通常利用50~80克左右的薯块进行无性繁殖,也可利用零余子(珠芽)培育新株。若薯块切得太大时,种薯用量过多,则会增加生产成本且生长初期发芽多,生育过于繁茂,以后长成的薯块多为小型薯;若薯块切得太小则切面多,易造成腐烂而不能发芽,另外分切时切口愈小愈好,长形薯切口方向宜与薯条成垂直,并以近地面最前端的部分发芽力为最佳,故常用来作为种薯。
将薯形良好且无病虫危害的块茎切成薯块时,每切块需带有皮层,以利发生不定芽。分切碧块宜在晴天进行,种薯分切后,切口沾粘草木灰,促进切面的木栓化,减少病菌感染导致腐烂;切口沾粘“免赖得”(亿力)粉末经日晒数小时,亦有防腐效果。种薯经过催芽后再种植,可使发芽较快且较整齐,减少缺株,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简单的催芽法是将种薯埋在湿砂里,外用透明塑胶布覆盖,即可促进发芽。一-般种 薯先发根再发芽,待薯块芽点出现时即可定植。
茎蔓节位间生长的零余子数量很多,其大小视品种而异。较大型的零余子先经-年培养种薯后,第二年即可种植,较小型的零余子则需培荞两年,第三年方可进行经济栽培,零余子繁殖倍率-般比用种薯繁殖高。
山药的整地作畦方式和甘薯相似,为使块茎充分发育,土壤宜深耕、细碎、并作高畦,栽培区的灌排水系统应求完善,避免浸泡,否则易导致根系或块茎腐烂死亡。由于山药生长较快,茎叶扩张迅速,行距宜稍加宽,-般行距约为100~120厘米.株距则为30厘米。
按株距在畦顶掘穴栽种,每穴放-薯块,芽点向上,种后覆土约3~5厘米,并适量浇水或灌水。萌发前杀草剂可喷45%拉草乳剂250倍稀释液或34%施得团乳剂250倍稀释液于土壤表面,每分地用药量400ml,若先将表土湿润再喷施杀草剂,抑制效果更佳。
山药宜多施缓效性有机肥料,如用堆肥或已经发酵的鸡粪,其用最每公顷分别为5000公斤及2500公斤,另应加施化学肥料每公顷N:五氧化二磷:氧化钾=90;60:90,即硫酸铵430公斤,过磷酸钙330公斤及氯化钾150公斤施用。
施肥方法:有机肥料、1/3量硫酸铵及全量的过磷酸钙及氯化钾,可一次当基肥施用,于整地前全面均匀撒施于本田或于整地后作畦前,按行距犁深沟施下后再作畦;山药发芽后1至3个月进行追肥,随即培土灌水。
山药中耕.除草可与施肥工作配合进行,茎芟在初期3个月内生产迅速,若与地面接触时,每节都能发根并生长小薯,如此将影响主要块茎的肥大与产量,所以应在生长期中翻蔓1~2次。
长形山药块茎形如棍樺,因薯条长达1米以上,以往除少数农友在土层深厚的质壤土栽培外,多是采用筑高畦栽培,而此两种栽培方式在采收挖掘时均不方便,薯条常易受损,影响其商品价值及贮藏期限。为方便采收并避免折断,长形山药可采用塑胶管栽培,利用台湾制售的半圆形天沟(屋檐排雨槽),每支长约4米,分切成3段,每隔30厘米用塑胶绳或胶带将塑胶管绑缩至中缝宽约3~5厘米,即可作为山药的栽培管。
本田经深耕、碎土后,依行距120厘米、开沟深约20厘米,然后依株距30~40厘米埋下栽培管,栽培管与地面约成15~20度的斜角,再于两侧开沟作畦,栽培管的上端距畦面约为5厘米。将催芽后的种薯,芽点向上埋入塑胶管前端内,然后覆土及喷施杀草剂。其余田间管理与块状山药栽培相同。但长形山药因茎蔓较为纤细,抽蔓后,宜在畦上插立竹竿或木柱,再牵挂塑胶网绳,使茎蔓沿网架生长,提高产量。
山药病虫害甚少,但氮肥施用过量且排水不良时较易引发炭疽病,其病症为叶片或新芽发生褐色凹陷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而后病斑逐渐扩展到茎蔓以致全株枯死,发病初期或茎蔓生长旺盛时可施用锌乃浦可湿性粉剂400倍,免赖得(亿力)1 000倍稀释液防治,每7~10天1次,连续3~4次。虫害以蚜虫、甲虫、根瘤线虫、夜盗虫、蝼蛄、天蛾幼虫、毒蛾幼虫及红蜘蛛等为主,虽不致构成大害,但病虫与病菌同时发生且不能适时防治时,将严重影响产量。
山药的生育期约为7~8个月,一般在4月份栽种,于11月进入低温时期,山药地上部茎叶将逐渐枯黄掉落,此时期块茎的发育将近完成,12月到翌年1月间茎完全枯萎,即可随时采收;过早采收,因块茎仍在肥大期中,将减损收量。长形山药成熟期较早,12月即可开始采收,块状山药则须待1月方可收获。采收前可灌水一次,待 土壤半干半湿时收获较为省力,收获时应避免伤害块茎。采用塑胶管栽培者,宜先挖掘塑胶管,再取出块茎。利用塑胶管栽培,块茎没有折断、脱皮、破损等现象,故品质较佳。
山药块茎具休眠性,采收后降低贮藏的温度可有效地延长山药块茎的贮存时间,但部分山药品种对低温甚为敏感,过低的温度常会造成寒害,此为贮藏时应注意的事项。块状山药采收后可依薯形大小分级利用或贮藏,贮藏时应选块茎表面未受伤者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以防腐坏。一般贮放地点的温度不宜低于15 C,以免发生寒害,相对湿度高于80%时,块茎较易发芽;消费者购买后亦应避免放置于冰箱中,以免寒害发生。长形山药采收后,若欲长期贮藏,可将无受损的块茎经阴干数日后,置于5°C的冷藏库中贮藏,贮藏半年后仍可保持优良的品质,贮藏时若能配合PE保鲜膜的包裹则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