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对智能化转型升级有着迫切的需求。但是中小企业智能化升级也存在较大的阻碍,包括认知不足、生态不够成熟、投资效益难以保障等。如何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深入理解“何为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如何起步、智能制造投资收益、智能制造持续升级”等关键问题?本文将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标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中小企业智能化升级困境
第一,政策宣贯对加深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认知的引导效应不明显,限制了中小企业在战略层的动力。
首先,新理念和中小企业理解力之间存在差距。从“工业4.0”的热潮开始,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工厂等概念接踵而至,大多处于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制造企业无所适从。其次,考虑到技术和示范效应等综合因素,前期政府主要关注规模以上企业的上云和智能化打造,对中小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深度宣贯和培训的力度不足,这进一步加速了中小企业与新理念的脱节。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且水平参差不齐,也在客观上增加了政府对中小企业宣贯和培训的难度。
第二,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尚未成熟,中小企业难觅合适的智能制造合作伙伴,限制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层的动力。
智能制造新技术众多,涉及云计算、边缘计算、RFID、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立体仓库、AGV、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三维打印/增材制造、工业安全、深度学习、数字孪生、MBD、预测性维护等,外部协同必不可少。但中小企业大多数分布在远离一二线城市的县城与乡村,当地的智能化服务支撑力量不足;在寻求外部资源帮助时,又存在着“不知道找谁、不知道哪家单位信誉和服务过硬”的难题。
第三,智能制造高规格、高投资的要求,与中小企业盈利小、融资难的现实差距较大,限制了中小企业在财务层的动力。
首先,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目前仍旧停留在“工业2.0”及“工业3.0”阶段,智能制造则属于“工业4.0”阶段,从2.0、3.0跨越到4.0,意味着技术风险较高、投入资金较大。其次,企业如果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升级,可能因自身资金储备有限,难以快速实现。最后,企业缺乏融资渠道,银行与资本市场因担心风险,不愿意放贷及投资中小企业的智能化升级。
基于上述现状和问题,笔者对国内外的政府、行业、中小企业自身在推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认知、技术、资金、生态和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此对中国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提出如下策略建议。
中小企业智能化升级策略建议
认知层面:政府主导,加强信息共享,发挥示范效应并推动标准打造
构建全方位的信息获取体系,如德国为中小企业构建了涵盖研究机构、“工业4.0”展览、企业参观和发布会、企业咨询等的全方位信息获取体系;加强标杆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连接关系,如德国的标杆展示包括标杆企业实验室参观、开放日、展示中心体验等活动;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德国的智能制造培训模式包含管理人员培训、企业内训、参加“工业4.0”大学等方式;建立标准,将智能制造具象化,如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标准——《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1000多家中小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对标,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技术层面:关注分批推进、技术服务对接、平台打造
以“分批推进”方式,降低难度和风险。例如在“新昌模式”中,“陀曼智造”针对轴承企业的痛点、难点,锁定性价比最高的“数字化制造”环节,采用只装TM-e微制造系统、暂不换机器设备的办法,降低企业智能化技改投资成本,缩短投资回收周期。以“工程总承包”方式,提升项目实施专业性,并降低项目管理难度。在本地培育或引进一家工业信息工程公司,打造一批本地“看得见、做得好、能放心”的企业智能制造技改工程,能够为中小企业大面积推广智能制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平台化服务”方式,确保中小企业智能化持续升级。例如通过打造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相关的大数据库,开发大数据分析服务,建立健康管理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管理,就可以创造典型的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健康管理”模式。
资金层面:构建多元融资体系,减轻中小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资金压力
以“小批量免费体验”方式,降低智能制造尝试成本;通过“资金倾斜+购买服务”,分担中小企业推进智能化升级的资金压力。如德国经济能源部和教育科研部每年资助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中小企业4.0能力中心400万欧元,支持该中心为中小企业智能化升级提供相关免费服务。
采取创新性措施缓解融资难,如湖南建设“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融资近400亿元;举办股权融资对接会、科创板培训服务对接会等,推动开展直接融资。
生态层面:推动大企业参与,建立适合中小企业智能化演进的生态环境
中小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应与大企业联合创新,提升智能制造的推广效率和效益。如韩国推进智能制造的具体部署注重利用国内财阀集团已有的技术优势,根据“一地一特色”原则,明确智能工厂建设的重点产业,与在该产业相关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某个财阀集团或其下属企业一对一联建创造力经济创新中心(RCECC)。在投资方面,合理配置公共资金,引导大企业投资参与。
商业层面:强调应用导向加速变现,共享模式降低成本
强调应用导向研究,加速智能制造变现。MoTIE(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MSIP(韩国科学、信息通信技术和未来规划部)以及韩国各大公共研发机构的智能工厂相关研发项目,将中小企业中的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作为重点方向,致力于开发数据收集、分析、交换的开放性平台,并为中小企业提供可对标的智能工厂评价模型和分级认证标准。
推动智能制造共享模式,降低中小企业投资成本。如沈阳机床推出“零元购机”以及U2U价值分享模式。凭借开机收费、按时付费、按使用率一次性付费等模式,SESOL平台将制造企业的闲置资源(如机器设备、生产线等可共享的资产)与用户的需求匹配,获取相应的佣金,实现双赢的盈利模式。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政策共振期。转型的步伐和效果,离不开数字化生态体系的搭建、服务环境(技术对接、平台提供等)的完善、各类政策的扶持、商业模式的创新等。中小企业自身要树立决心和信心,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提高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