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1月6日,在由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北京信通传媒·通信世界全媒体承办的“2023ICT行业趋势年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陈山枝讲到:面向6G、星地融合并以用户为中心的弹性可定制网络将助力6G实现全域覆盖、场景智联。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十年演进一代,从4G改变生活,到5G改变社会,网络覆盖逐渐向行业应用延伸。“当前4G和5G等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在行业应用中有一定局限,面对行业应用的广域与空间覆盖稀疏性和分散性,卫星移动通信大有可为。”陈山枝如是说。
三大趋势洞见星地融合发展
(相关资料图)
一是卫星与地面蜂窝系统由竞争转变为互补。随着移动通信走向万物互联,人类活动空间拓展、环境监测、军事应用、行业应用等需求强盛,引入卫星通信能够更好地满足通信需求。借助卫星通信,城市与乡镇通过基站覆盖,发挥容量和规模成本优势,实现海量接入;偏远地区与海洋通过卫星覆盖,发挥覆盖优势,可以节省建设成本。因此以较低成本构建卫星互联网,作为5G/6G地面覆盖的补充,形成星地融合组网,可支撑多样化的服务和应用。
二是卫星互联网与地面蜂窝系统体制走向融合。传统卫星通信技术体制多、不兼容、产业规模小、成本高,无规模经济优势。近年来,业界纷纷开展基于5G体制的卫星互联网星座组网探索,比如ITU开展了下一代卫星通信相关研究;3GPP开展了NTN(非地面网络)标准制定;ETSI Set 5G联盟开展了融合网络研究工作等,有效规范了卫星互联网发展标准化,促进了卫星通信与蜂窝通信在体制上的融合。
三是不同需求有不同组网模式。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星地融合系统具有灵活的组网模式可以解决相应问题,适应不同场景需求。采用透明转发的独立组网模式与地面互联互通,可应用于技术复杂度低、建网成本低的场景,助力解决中继通讯的问题;采用高频段星上处理独立组网模式与地面网络互联互通,适合大容量高速数据传输,适用于车载、机载、船载或者固定接入通信;采用中低频段星地联合组网模式(手机直连卫星),使用5G NTN兼容手机,可根据环境和信号变化,动态选择接入卫星网络或者地面网络,实现两者无缝切换和漫游。
5G兼容、6G融合展望星地融合未来
“鉴于低轨卫星通信与地面蜂窝通信的差异,星地融合也面临诸多挑战。”陈山枝认为星地融合还需要在信道建模、链路预算等基础问题,透明转发、星上处理等网络架构,传播参数、信道设计等物理层关键技术,移动性管理、用户面协议等高层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攻关。对于星地融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他提出以下展望。
星地融合演进路径:从5G体制融合走向6G系统融合。5G体制的卫星通信系统是星地独立网络,卫星通信体制借鉴5G,随着6G的研发演进,面向6G的星地融合系统将实现星地一体,提供无感知一致服务。
6G星地融合关键技术:实现卫星与地面蜂窝通信有机融合。星地融合关键技术包含统一设计、弹性重构等网络架构方案,统一空口设计、终端快速接入等无线传输技术,多层网络间自适应路由等组网技术,以及频率管理方案等。
陈山枝建议应将“5G兼容、6G融合”作为我国卫星互联网的技术路径。5G兼容(体制融合)抢占先机、奠定基础,以5G技术为基础,根据卫星链路等差异化,针对性修改和优化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最大程度复用5G技术,并利用5G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6G融合(系统融合)达到全球引领,实现陆地移动通信和高中低轨卫星通信的有机融合;形成卫星与地面蜂窝通信的统一空口、统一接入、统一认证方案;支持终端在星地间无缝切换,跨运营商漫游。
回顾星地融合移动通信已有成果,陈山枝讲到,中国信科联合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在CCSA、3GPP、ITU等标准组织牵头多项标准制定;深入研究星上再生处理和透明转发关键技术,研制5G NTN相关设备,2023年继续与合作伙伴开展地面测试和星地联试等工作;连续两年发布年度“全域覆盖,场景智联”6G白皮书,未来将继续助力6G愿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