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 正文

成本持续下降!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进入规模化示范新阶段

2022-04-07 16:46:54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高质量发展氢能产业,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大战略意义,已经成为业内共识。近两年来,随着国家鼓励政策紧密出台、地方政府加紧全产业链谋划布局,以及企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氢能产业尤其是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迅速,而刚刚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也标志着我国氢能产业已经拉开全面发展的序幕。

在此背景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进展如何?未来商业化路径走向何方?3月27日下午,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举办的“氢能产业论坛”上,来自主管部门、研究机构、相关企业的人士展开了针对性深入探讨。

01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进入规模化示范新阶段

3月23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目前,全球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趋于成熟,燃料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成本持续下降,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区域性氢能供应网络正在形成。

“自科技部‘十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启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以来,经过20年的科技投入,以燃料电池汽车为氢能应用的先导已经初步掌握了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动力系统,整车集成和氢能基础设施等核心技术,基本形成氢气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应用等完备的产业链。”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在会上指出,中国也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体系。

对此,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民也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示范,中国已经掌握了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自主化开发核心技术,产品在功率密度、低温启动能力、经济性等方面已取得明显进步;产业链建设方面,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自主化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等系统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正在进行批量化验证;车载氢系统方面,高端碳纤维基本实现攻关,部分高压管阀件也有企业重点攻关,预计经过四年的示范,燃料电池汽车专用部件有望实现完全自主,对产业降本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已经进入了规模化示范的新阶段。未来车用市场仍然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于民指出,基于城市群示范计划,节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市场预测,市场以城市群为中心,进行商业化示范运营,车端成本有效下降,燃料电池汽车应用领域拓展至线路固定,便于进行加氢站建设的中重卡,及中长途旅游客运,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10万辆,车用氢气需求将超过20万吨/年;到2030年,随加氢站网络建设成果初具成效,各环节成本进一步下降,燃料电池汽车应用领域逐步扩展至汽车应用全市场,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车辆规模超过100万辆,车用氢气需求将达到400万吨/年。

在庄信万丰高效自然资源板块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钱挺看来,全面推进电气化是实现能源消费端脱碳、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的必然选择,预计到205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会翻倍,在需要高能量密度的重载场景会普遍应用到氢能。此外,洁净氢作为工业原料或者还原剂的作用,也是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和水泥等高排放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重要抓手。

02规模化推广需克服成本、技术难题

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产业仍处于初期阶段,仍面临着诸多掣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推动氢能向更深、更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氢能的经济可适用、企业可盈利、应用示范可持续、各类基础设施可融合、投资和金融可议价等深层次的问题,依然是摆在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进步的关键,除技术创新外,快速降本也尤为重要,以燃料电池降本为例,一方面可以从整合集成、变更材料等维度出发,在提升性能的同时,推进技术降本。另一方面,加速规模化也是实现降本的有效途径。”于民建议,建立可复制的绿色产业生态。如张家口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丰富的风电资源为基础,将绿电资源与绿氢技术相结合,通过有效的市场拉动,快速完成了集制氢、加氢、氢能装备制造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为一体的产业生态的搭建,为其他地区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另外,支持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氢源端和政府端、政策端给予支持。首先,氢能供应保障体系需要跟上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节奏,于民建议建立涵盖制、储、运全链条的经济低碳氢能保障体系,引导绿氢制备,提升氢气储运能力,适当超前布局加氢站。在政策方面,建议拓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将基础好且地方发展积极性强的成都、重庆等地区纳入示范城市群,以规模化发展支撑产业化进步。

壳牌氢能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陈肇南则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需要有更多跨产业链的合作,协同发展,才能实现氢能产业“稳慎应用,示范先行”的目标。

03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氢能源产业的发展

“氢能产业链涉及环节和应用场景众多,发展空间广阔,未来有望发展成为亿万级的大市场。但目前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前期,无论是技术研发创新、应用项目落地,还是企业做大做强,都离不开金融投资的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表示,要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氢能全产业链仅到2030年就需要700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包括制氢三千亿美元,氢能运输分配两千亿美元,氢能末端利用两千亿美元。

“北京绿色交易所的环境权益交易、绿色公共服务、低碳发展服务、绿色金融服务四大业务板块,未来在服务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方面都应有比较大的潜力。”王乃祥建议,各方共同将氢能产业的生态圈培育和发展起来,推进氢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副所长史英哲指出,破解氢产业投融资困局仍然面临着一些障碍,比如需要培育互利互盈的产融合作生态体系,探索规模化商业模式。“因此我们提出,构建与‘双碳’目标相一致的‘1+2+4+N’的氢产业政策体系。通过战略导向、公共部门的财税政策、绿色金融的精准支持,我们需要去探索去规模化、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来构建互利互盈的产融合作的氢产业生态。”他说到。(李亚楠)

[责任编辑:editor]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