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资料图)
3、白话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4、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5、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白话文: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7、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8、白话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难,也难啊!4、圣人无常师。
9、白话文: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10、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1、白话文: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的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12、扩展资料:《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
13、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14、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
15、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16、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
17、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说 (韩愈的文章)。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