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严易程 文/图)6月29日,阿坝州红原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壮丽辉煌七十年 感恩奋进新阿坝”发展成就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获悉,阿坝州建州70年来,红原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大跨越发展,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产业经济从小到大、民生福祉从有到优、社会事业从局部向整体发展,正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建设幸福美丽和谐红原”奋斗目标,全力推动生态、发展、民生、稳定、作风各项工作上档升级、提质增效。
发布会现场
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筑牢红色草原生态屏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理念,统筹推进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恢复、退牧还草等工程,实现草原禁牧476万亩、草畜平衡643.15万亩,森林覆盖率9.43%、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达86.2%。累计建设生态防护带66公里、堤防护岸50.57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河道54.87公里、地质灾害33处、废弃工矿取料点194处,6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高效治理。
坚持多向发力、重点突破,实现县域经济茁壮发展。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唯实争先、真抓实干。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6亿元,较1960年(837万元)增长23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亿元,较1960年(160万元)增长78倍。畜牧产业加快转型,坚持走“规模经营、健康养殖、加工增值、生态友好”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道路,红原牦牛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绿色工业加力突破,建成占地1700余亩的绿色产业园,占地120亩环保产业园今年内建成投产,筑巢引凤效应进一步发挥。麦洼牦牛、红原牦牛奶粉、红原牦牛奶3项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红原牦牛奶”是全国乳制品行业唯一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红原牦牛奶粉”更是取得中国、美国、欧盟三大有机产品认证。现有以牦牛肉奶及其附属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开发利用等为主的工业存量企业达35户,其中规上企业11户;文旅产业加速融合,入选全国第一批“红色草原”县、第四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获评“四川牦牛文化之乡”。现有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从2016年起连续优质高效举办5届雅克音乐季,雅克音乐季已成为全国音乐节的新标杆,以“雅克文旅”品牌为核心的“雅克看花季、音乐季、赛马季、冰雪季”,走出“四季有节目、季季有看点、月月有活动”的文旅融合新路径,有力推动文旅产业向全空间、全季节、全要素的高端化目标迈进。
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交出厚重温暖惠民答卷。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一鼓作气、尽锐出战,2018年全县顺利实现摘帽,完成13个贫困村、1346户5276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5.85亿元,实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等乡村振兴项目292个,优质高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60年的120元,增加到2022年的14447元、增长120倍。2017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前,全县有教职工805人、中小学生10949人,分别为建县时的34倍、45倍。现有医疗机构17个、在编医务人员344人、村达标卫生室30个,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县藏医院达到“二级民族医院”标准,大骨节病、包虫病等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坚持城乡融合、一体推进,描绘城乡建设美丽画卷。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一个个大项目落地投产,一桩桩大喜事接踵而来,牧民定居、藏区新居等项目成功实施,牧民群众正式告别了“一顶帐篷一口锅、一群牦牛四处游”的传统游牧生活。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368.01公里,G248、S217、S301线贯穿全境,红原机场建成通航,久马高速、西成铁路正在加快建设,国省干线纵横、陆空一体、乡村油路密布、牧道四通八达的交通大格局已然形成。城镇供暖、垃圾处理场等设施高标准建成投用,电力能源、广电通信等设施日臻完善,高原明珠更加熠熠生辉。
坚持政治引领、凝心铸魂,夯实执政为民思想根基。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民生、稳定等各项工作,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干部群众向心力、凝聚力持续增强。2018年成功创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深化“一寺一策”依法规范化管理,10座寺庙均被评为省级文明和谐寺庙。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红原县将紧紧围绕省委“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聚焦阿坝州委“一州两区三家园”和县委“五个关键、五个工程、五个示范、五个家园”战略目标,进一步挖掘资源、区位、市场潜力,早做谋划、超前行动、抢占先机,弘扬“不甘落后、团结奋斗、勇争一流”的红原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