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安阳创新企业奖励政策:实现企业研发活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2023-08-15 21:45:46    来源:安阳融媒    

2021年11月,安阳市出台支持科技创新“金十条”,围绕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平台、机构、项目等认定和实施的奖励力度,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措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近年,安阳市以推进“金十条”创新政策落细落实为牵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力支持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创新生态优化,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为安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创“金十条” 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系列报道之一

创新企业奖励政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实现企业研发活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安阳融媒记者 牛思明

安阳是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建立的首批5G低空城市应用示范区,这对于吸引无人机制造业企业进驻,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及政策优势。安阳蜂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孕育而生。

作为第一家入驻安阳无人机飞行中心的企业,安阳蜂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有着丰富的无人机研发及生产制造经验,其自主研发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库,更是属于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对于该项细分领域的空白。该公司成立至今,共获得各类知识产权14项,连续获得安阳市2021年、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并在2022年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代表安阳市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了高端装备制造1组全国第13名的好成绩。用该企业负责人的话来说,“该产品能够顺利在安阳研发落地,这与安阳优厚的科研土壤和市委、市政府对企业的大力支持有着莫大的关系。”

图为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授课

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个新型行业的发展与壮大,不仅仅要依靠企业自身需要的发展,还需要政府、高校、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支持。我们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不断地发展壮大。”据介绍,我市发布的“金十条”政策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重点解决企业研发能力弱、研发资源少、产学研合作承接能力低、研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规上企业动态管理的问题上,多部门协同在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企业创新活力和研发能力,实现企业研发活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图为科技特派员展示徽章

近年,我市大力宣传“金十条”创新政策,建立科技帮扶企业工作机制,采取“一对一”帮扶指导,强化对企业创新的全方位支持,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家、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700家以上。据介绍,我市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选派行动,聚焦市域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四上”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高校选派161名工业科技特派员到重点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为企业提供产业发展咨询、科技攻关项目等服务,深度融合科技服务与创新创业,帮助企业建立研发平台,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充分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实施创新龙头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等科技创新惠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力度,对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资金50万元。

8月2日,从省科技厅传来好消息,我省公布全省第二批“瞪羚”企业名单,我市8家企业榜上有名。好成绩离不开好的政策环境。根据“金十条”政策规定,我市大力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对新认定的“独角兽”企业、省级创新龙头企业、省“瞪羚”企业和省“雏鹰”企业等,最高给予1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加快形成以创新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为引领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图为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实地开展工作

此外,我市不断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全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组建专家服务团,分片区、分行业召开培训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上下游、左右相关企业搞联合创新,共同攻克产业技术难题;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财政补助力度,对首次享受企业研发费用财政补助的企业和纳入研发费用统计范围的企业,按上年度研发费用的5%进行补助;启动研发活动全覆盖质量提升行动,组织“走进创新”系列活动,解决企业研发能力弱、产学研合作承接能力低等问题,为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提质增效。

据悉,“金十条”政策实施以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由25.4%提升至72.8%;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增速位列全省第二。2022年底全市有效期内高企达到303家,较2018年(87家)翻了两番;累计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65家,较2018年(196家),增长了188%;2022年底全市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207家,较2018年(55家)增加了152家,翻了近两番;我市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金额13.6亿元,较2018年(1.54亿元)翻了三番。

(本文图片均由市科技局提供)

[责任编辑:editor]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