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 正文

古诗春风得意马蹄疾描绘什么场景(春风得意马蹄疾——咏春风古诗词赏析)

2023-01-02 22:22:48    来源:红五百科    

春风得意马蹄疾


(资料图)

——咏春风古诗词赏析(三)

王传学

在古诗词中,春风也常作为一种政治象征出现,如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满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于是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写下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诗一开篇就直抒胸臆,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孟郊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鹄的,颇出意料。这就如同一下子从苦海中被超度出来,登上了快乐的峰巅;眼前天宇高远,大道空阔,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风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诗中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主观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哪容得他策马疾驰呢?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又怎能“看尽”呢?然而诗人尽可自以为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可以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

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这两句由于内涵丰富、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故而成为后人争相吟诵的名句。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写春风不到边关,暗讽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怨”也没用。

三、四两句,明代诗人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写道:“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读者未尝不可作这样的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

再看唐代诗人刘长卿《使次安陆寄友人》中的“春风”:

新年草色远萋萋,

久客将归问路蹊。

暮雨不知涢口处,

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

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

门前五柳几枝低?

这首诗,清人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时给选上了,还特地在诗的第四句即“春风只到穆陵西”句下加注:“言此处春光缓到,因地偏也。”可是,穆陵故址在今湖北省麻城市北,接河南省界,“春风”东来,怎么能先到甚至“只到”穆陵的西边呢?富寿荪先生在《唐诗别裁集·校记》中指出:“沈说非是。《今体诗钞》七言卷四云:‘肃、代之时,江、淮间有刘展之乱,穆陵以东,光、黄、舒、庐(均为古地名)盖苦兵扰,不识春和矣;其西则差安静,故有第四句。’”意思是说,在唐肃宗、唐代宗时期,江淮地区已有刘展的叛乱,穆陵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受到叛军兵扰之苦,不见安宁的生活;而在穆陵西边则比较安宁,所以第四句说“春风只到穆陵西”。

这首诗作于“肃、代之时”,正是安史之乱期间,所用“春风”一词,妙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又指政治气候,暗喻朝廷的恩泽只及于穆陵以西。全诗为“伤时”之作,诗中的“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写出了一片荒凉凄清之景,表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责任编辑:editor]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