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 正文

享誉全国的“鄂中绿宝石京山县,你知道这个美誉是怎么得名的吗?

2023-08-20 18:48:26    来源:红五百科    

说起京山,人们常以“鄂中绿宝石”称之赞之。2016年10月,国家环保部公布新一批国家级生态县名单,京山县名列其中。这是湖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市。国家环保部官员、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秘书长朱广庆说: “京山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对湖北乃至中部地区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京山能得此荣誉和评价,且是湖北省的首家,实不负“鄂中绿宝石”这一雅称。


(相关资料图)

一方地域,有本名,有简称,这是正式称谓。很多地方还设法取个雅名(别名),以体现该地自然山水和人文历史特色,也便于人们记忆。这雅称,的确能起到提高地域知名度和美誉度作用。

灵山绣水的京山被称为“卾中绿宝石”,在本土已习以为常,无论官方文书、民间文本,常以“卾中绿宝石”自谓,人们可谓耳熟能详。在外地,此称谓也广为人知,得到各方认可。这五个字,对京山的社会形象无疑起到简约又传神的良好效果。然而,对这一称谓,本土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作为当事人,觉得应交待一下此中的历史来由,从而更加珍视这一名号。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初,全社会开始苏醒,睁开眼睛看世界,各行政、企事业单位,都急于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影响,意味着政绩,也意味着荣誉,还意味着种种方便和实惠。于是,便设法在各级官办媒体(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露露脸,自我介绍以至夸耀一番。这是那个年代外宣工作最有效最权威的渠道,如此也造成了一番社会风景,造就了媒体的黄金时代。客观地说,这是很有效也很有必要的作法,具有走向市场经济起步实习的性质。

1986年,新一届京山县委和政府雄心勃勃,决心让偏居一隅的山区县域发展水平提升一个台阶,在世人眼中亮出自己崭新的形象。于是便有了一个策划:主管对外宣传工作的宣传部,拟在本省最权威的“湖北日报”刊发京山专版。

当年10月9日,操办此事的宣传干事准备了一些体现县域特色形象和发展水平的材料,有文字、图片和广告等。此外,还需要一篇综合介绍县情的文章,内容要高度概括,包括县域自然面貌、人文历史亮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此中纵涉古今,横览各业。困难的是,此文篇幅只能在1300字左右。当时在文化馆工作的我,被操办人李行凯、李金彪约见,接受了这一任务。好在本人曾为县电视台撰写过介绍县情的专题片脚本,各种信息心中较有数。于是,在应付各种单位杂务中,琢磨着如何完成此项差事,开始了一番构思。

按照策划,应借鉴外地经验,为本文、也是为本县创意一个响亮、贴切又美好的“雅名”作为专版的总标题。这事颇有难度,但非常重要。出于从事文字工作的习惯,不甘于吃别人嚼过的“馍”,于是自立标准:不用别人用烂了的如“明珠”“新星”之类比喻,要想出一个新颖、准确、有美感的意象。要点是:要有明确的方位感,使人一接触便能明白京山的地理方位;要能准确表现、高度凝炼地体现地域特色与发展优势等要素。

为此,颇耗费了一些脑细胞。开始设想的几个方案,被自我否定了。调整思路后,重点权衡了几大要素:

一是本县处于著名的大洪山脉之南麓,为湖北腹地,而湖北简称“鄂”,于是选取“鄂中”两字。这便有了明晰的方位提示。

二是县域为大洪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兼有低山、丘陵、平原,生态良好,植被丰富,物产富庶,天然优势使得县境内绿意盈盈,森林覆盖率高。加上当时京山作为传统农业县,于1985年便开始探索一种走在全国农业发展前列的立体农业高效模式。如在雁门口,开辟有规模相当大的立体农业试验基地,常有媒体作典型宣传推广,时有外地人来参观学习。基地生产中的种植(稻、麦、豆、菜、树等)养殖(鱼、猪、鸡、鸭、鹅、耕牛、其它禽兽等)加工(农产原料的加工与商品交易和废料再利用生产)各环节循环互利,生产过程环环相扣,农作物与动物之间形成了一种生态食物链,农业产值也得以呈螺旋似上升。此谓之“立体农业”。还有重要的是,生产环节全部是传统手工操作,不用化肥、农药。实际上,这是“生态农业”的前身,产品为真正的“绿色食品”“生态食品”。无疑,这是一种“绿色希望”,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这些因素于是凝结成了一个“绿”字。

三是县境内山地多,石头多,县政府有个口号叫“大唱石头歌”。全县正大力开发诸如石英石、石灰石、大理石、重晶石、白云石等五大非金属矿,要使沉睡了千万年的石头“变废为宝”,变成白花花的银子,以充实底子不厚的地方财政。正如当时所说的:“土里生百宝,山中藏万金。” 于是,又有了“宝石”两个字的选择。

最后,将这些入选文字组合起来,成了“鄂中绿宝石”五个字。记得,这个雅名成型之后,笔者还对照京山县域图,认真扮顾了一番,发现这版图轮廓呈现的是不规则倒锥形,恰如一颗晶莹美丽、闪烁光晕的“绿宝石”。至此,本人才满意于这个小小创意,自我高兴了一下。

有了文题,也有了文眼,所谓纲举目张,于10月27日写成了约1200字的综述性短文,到宣传部交了差,得以通过。此后不几日,又有县委办和政府办的周传碧和黄宏福同志电话本人,要求为《区县经济报》京山专版撰写一篇类似文章。于是,我将前文的构思与文题告之,得到赞同,对前文稍加变化,便完成了任务。

不久后的1986年12月20日“区县经济报”,刊出了京山专版《卾中绿宝石—京山县》。

12月31日的“湖北日报-江汉早报”,也刊发了京山专版《卾中绿宝石—京山》。此事告一段落。

可喜的是,此后京山的社会发展一路走来,理想不断成为现实。京山从1980年代中期作为国家立体农业的试点,摸索出多种农业经营模式;到1990年代国家和湖北省几次在京山召开生态农业试点现场经验交流会,农业部还提出“北学迁安,南学京山”的倡议;到21世纪正式提出“生态立县”战略,2011年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县;到2016年成为鄂省首个正式获得国家级生态县称号。这颗“鄂中绿宝石”愈发名符其实,内涵更加丰富,形象更加光彩动人……

回忆此事,30年前的一次命题作文,一次偶然创意,可喜成为桑梓之地的一个别号、雅称,成为县邑一个美丽的形象符号, 成为对家乡美好前景的殷切寄望。忆而思之, 特记以原委,作为本邑可资纪念的往事一桩耳。

[责任编辑:editor]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