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后,听了一个行业母基金出身,参与了200多家公司IPO的资深投资人关于产业互联网的分享,非常深刻,也激起了我的一些相关思考欲望。
于是也专门写了一些我对于产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升级的一些相关思考。
就此摘录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资料图】
01
很多人都已经说过,消费互联网已经到终点,互联网的下一个10年是产业互联网时代,但到底怎么理解这句话?
可以直接放一个对比——
美国的软件、互联网相关上市公司Top20里,有14家公司是主要做2B的。
而中国的软件、互联网相关上市公司Top20里,目前javascript仅有金山、科大讯飞、用友、深信服是主要做2B的。
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和趋向是2个——
1)把金融物流仓储研发流通批发等等环节全部数字化+互联网化,提升效率;
2)流量-交易端,大量整合未被在线化的私域流量,先做在线化,再逐步尝试做联域运营,最终提升流量价值,降低交易成本。
02
关于“大量整合未被在线化的私域流量”,最直观最容易被理解的,就是要把“线下门店+网点”的流量价值+终端连接价值放大起来。
例如,贝壳的核心价值之一是整合了5W+房地产中介门店的流量;大搜车整合了10W+汽车零售门店的流量;海拍客整合了8W+母婴零售门店的流量。
关于“未被在线化的私域流量”,其实在传统产业里还有不少空间值得去挖掘。
比如,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易捷超市、易捷咖啡”,全国有27000多家门店,且流量非常稳定。这个规模远超瑞幸的“万店”规模。
又比如,中国邮政全国有5.4W个营业网店,此外还有42W个信息系统完善的合作邮乐购站点。假想一下如果每个网点都开始认真做“邮氧的茶”,会有多大潜力。
03
要意识到,在流量端,目前“私域”已经不再是个“具有红利”的事。今天一家新公司想要在私域从0到1起盘都已经是很难的事。
一味追求在私域内上更多套路、更多Copy别人的做法,带来的都是噪音和打扰。
所以,在流量端,与其想要自己大量php垄断用户的时间,不如关注——
1)把未在线化的流量接入在线化;
2)与其他人联盟,逐步开始关注“联域运营”,这可能会是未来。
试想下,易捷超市、易捷咖啡要是想要自己垄断用户时间,一定会乱七八糟自己上一堆东西+推送机制,最终反而让用户不厌其烦。
但如果是他们围绕着“车主”身份为中心,通过“大搜车”或有类似能力的中间平台,与众多汽车后、4S门店、自驾出行旅游服务商等形成联盟,进行“联域运营”,是否会更好?
但这一点上,行业内目前还没有特别成型的解决方案,也需要持续关注。
不出意外的话,在部分个人IP之间,“联域式运营”可能会率先发生和普及起来。
04
关于“把金融物流仓储研发流通批发等等环节全部数字化+互联网化,提升效率”这一点,一定是要深刻基于产业的业务逻辑或核心指标的。
比如,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核心指标可能是人效;
高库存压力的产业,核心指标可能是库存周转率;
高租金压力的产业,核心指标可能是坪效。
05
所有“产业互联网”里第一批的领跑者,核心逻辑都是从原有的“自营”逻辑走向自己面向产业做“赋能”的逻辑。
即:先从自己干开始,把“数字化”的价值在一个产业内搞明白,然后再结合数字化来帮别人干。
典型如贝壳。
典型如某个原本有自己做民办幼教辛辛苦苦干了好多年做了上千家门店的创始人,在转型做2B赋能后,其Saas服务现在已经编程客栈接入赋能了全国超4W+幼教门店园区。
06
再继续延伸——
消费互联网的核心逻辑之一,是要追求“干掉中间商+干掉中间环节”,让自己在一类需求上成为最大连接者,获得规模效应。
但产业互联网追求的是“赋能中间商”。
行业发展到今天,大家要认识到两个真相——
1)很多传统产业里,中间商是无法干掉的。甚至,中间商的存在就是效率本身,试图要干掉他们,是逆天而行。
2)行业发展到今天,目前还能在产业里活下来的,都不是弱者,大家都不差。这种时候,动辄就说“我要整合谁谁谁”,是非常幼稚的,特别不招别人待见。谈整合,不如谈赋能。
换个角度想,如果你能从一个业务环节切入,逐步做到你能赋能行业里成千上万的商家、中间商,那本质上你也成为了另一种平台,且这样的路径更容易在今天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
07
在AI2.0浪潮来临之前,“产业互联网”可能是中国商业版图里确定性最高的机会。
即便现在AI2.0如火如荼,“产业互联网”也仍然是仅次于AI2.0的需要的深度关注思考的机会趋势,且与AI2.0之间相辅相成。
即——
1)无论AI2.0是否出现,产业互联网都势在必行;
2)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必将为AI2.0积累更多优质的数据库、训练语料;
3)同时,AI2.0带来的生产力变革,必将让产业侧的AI 应用+AI赋能业务带来更多可能。
08
但,在“产业互联网”里,很多2B公司的做法是有坑的。
最常见的坑是:照搬美国思路,只做Saas,试图让惬企业为工具、系统、平台、订阅式服务买单。
但中国企业不会为这些东西买单。
中国企业只会为“效果”买单。
所以,纯做Saas可能不是出路。Saas+服务,Saas+X才是出路。
这里的X,最终一定导向帮企业省钱 or 帮企业赚钱。
微盟、有赞等一类公司的困局,也在这里。
本系列思考,后续还聊到了所谓的Saas+X具体如何落实在一家企业中;也聊到了作为一个个体业务专家,如何面向很多企业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为企业真正带来赋能。
如果你还想要看到后续的更多内容分享,欢迎下方点赞、在看、留言一套三联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