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 正文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长三角一体化发布新“路线图” 每日焦点

2023-06-12 18:52:18    来源:百度新闻    

6月6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安徽合肥举行,论坛围绕“携手高质量一体化、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全面总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成效与经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自201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携手共进,各扬其长。


(资料图片)

互联互通方面,2022年,长三角高铁营业总里程超过6700公里,占全国比重1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比重38%,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初步成型。公共服务方面,138个政务服务事项在长三角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探索出“一卡通”模式,长三角生活由共建走向共享。

协同创新方面,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较2011年增长了近1.5倍,年均增速达9.47%,成果共用、资源共享和创新合作等三个指标增长最显著。长三角产业集群也快速崛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近60%,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均占全国约1/3,长三角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打破壁垒方面,从138个政务服务事项在长三角地区跨省市通办,到合作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再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38项制度创新成果向长三角和全国重点地区复制推广,长三角正加快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作为外向型经济的代表区域,长三角在2022年的外贸规模创下新高,进出口额达15.1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比重为35.8%,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升。

不难发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在于打破行政边界,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并搭建平台提升合作能级,凝聚一体化发展合力。

未来,区域行政壁垒等深层次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为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发布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路线图”。

“路线图”从科技创新到产业集群,从对外开放到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从民生福祉到区域协调平衡发展,主要规划六大重点。并明确深化更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协同合作,推动更多重大平台、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具体而言,科技创新方面,强调高水平自立自强,提出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构建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产业聚集方面,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数字长三角,加强跨地区产业链供需对接合作。

对外开放方面,打造重大开放平台,推动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落实长三角“一带一路”合作共建机制,推进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方面,加快推进生态廊道与长三角生态屏障建设。

民生福祉方面,进一步支持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用,完善长三角医保协同发展机制,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养老护理多方面开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试点。

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协同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并推进长三角行政执法、消费维权、质量基础的一体化。

在区域分工上,上海是龙头带动作用,江苏、浙江是两翼,安徽是腹地的联动发展。

上海作为全球门户型城市,积极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导入全球化资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

江苏省发挥制造业优势,以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抓手培育新动能与增长点。

浙江以数字经济与民营经济为抓手,更大力度携手构筑创新共推新优势。

安徽创新活跃、生态资源良好,打造科技创新政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五年来,一体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可感可知。未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将继续各扬所长、形成协同发展局面,共荣共赢。

长三角

长三角铁路基建投资连续7年保持每年800亿元以上规模

十八大以来,长三角铁路网规模等级实现飞跃,累计完成基建投资7534.2亿元、技改投资248.3亿元,开通新线5945.4公里、其中高铁4799.6公里。去年,长三角铁路完成基建投资1089亿元,连续7年保持800亿元以上规模。(来源:新华日报)

长三角发布区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建设成果

长三角发布区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建设成果。量子通信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长三角区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线路总里程约2860公里,形成了以合肥、上海为核心节点,链接南京、杭州、无锡、金华、芜湖等城市的环网,采用自主研发的量子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及卫星调度系统,为星地一体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提供全方位保障。(来源:安徽日报)

长三角举办2023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对接会

2023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对接会在合肥市举办,会议吸引近80家长三角集成电路企业参会,现场参与对接人数超150人。会议期间,三省一市工信部门负责同志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产业链合作备忘录》,聚焦汽车、电子信息、装备、消费品、原材料等领域,推动产业链协同配套和跨区域务实合作。(来源:中安在线)

经济

上海市淮海新天地打造国家级“进口示范区”

近日,上海市发布《关于推动上海市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把淮海新天地打造成国家级“进口示范区”,至2027年,年度进口贸易总额达千亿元规模,每平方公里进口贸易密度达700亿元。上海市淮海新天地聚焦贸易促进贸易创新两大功能定位,旨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心城区经验。(来源:文汇报)

2022年江苏省城镇非私营单位 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首破12万元

2022年,江苏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1724元,这也是江苏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首次突破12万元。其中,江苏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4175元。从2022年江苏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19个行业来看,有17个行业平均工资比2021年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个行业有所下降。(来源:扬子晚报)

安徽出台外经贸金融服务16条重点措施

安徽发布《加强和改进安徽外经贸金融服务行动方案》,确定了五个方面16条重点措施,引领辖内银行保险机构贯彻国家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要求,落实安徽省“扩外贸”“强外经”任务,切实提高外经贸金融服务的主动性、精准度和实效性。该方案在企业融资条件、续贷力度、外贸灵活融资方式、融资规模和跨境融资等方面给予了更多便利。(来源:中安在线)

产业

浙江杭州:发力6条重点产业链,建设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

杭州发布了高端装备重点产业链图谱,梳理出了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两大领域共6条细分产业链,包括机器人、数控机床、增材制造、智能物流、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杭州还发布了近3年杭州高端装备产业首台(套)产品名录:杭州172项首台(套)产品已覆盖了高端装备全部的十大领域。(来源:杭州日报)

浙港牵手推进现代专业服务合作

6月6日,杭州举行浙港现代专业服务合作会议。270余名来自制造业和金融服务、数字技术、贸易服务、规划设计等20多个专业服务领域的香港专业人士代表、浙商代表参会。本次共促成20对浙港企业签约总额约人民币60.2亿元的现代专业服务合作项目。会上,香港中华总商会与浙商总会代表两地企业签署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备忘录。(来源:浙江日报)

江苏出台稳外贸14条举措 支持企业出海抢订单

5月22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从稳定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加强服务保障三个方面,提出“14条”措施,呈现“长短结合、远近兼顾”、“对标对表、提质提效”与“抓大扶小、协同发力”三方面突出特点。下一步,江苏省商务厅将继续用好出口信保、出口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企业出海“抢订单”。(来源:扬子晚报)

科技

全国首批无人路测车牌发放

近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启动发布会在临港中心举行,友道智途、图森未来、赛可智能、云骥智行等4家企业的15辆车获颁基于立法基础的全国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来源:解放日报)

安徽省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67家

2023年5月底,安徽省已拥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51家,其中国家级67家;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253家,其中国家级68家。去年,安徽省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再创新高,当年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9家,新增数量居全国第二。安徽省致力打造完善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孵化载体不断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来源:安徽日报)

浙江省集中授牌54家科技小院,总数全国第一

近日,浙江省召开跨越式建设科技小院助推乡村振兴会议,54家科技小院获中国农技协集中授牌。至此,浙江挂牌的“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达到59家,数量全国第一。科技小院,是一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依托科技小院,农业专业师生驻扎在农村一线,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来源:浙江日报)

浙江: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启用

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杭州又有新探索。6月5日,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启用,成为全国首家“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公司化运营、市场化机制”的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公司。该中心主要提供包括发布、验证、评估、交易、登记、展示、投融资、知识产权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来源:浙江日报)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责任编辑:editor]
[关键词:]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