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睡在粮仓上|身边的博物馆 Dream in the granary|Museums around you_当前速递

2023-05-18 21:47:02    来源:来源:当代先锋网    

In 2019, a four-story Dong ethnic stilt house was built in Meide Village, Congjia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It has become the habitat of 153 kinds of seeds including rice, beans, and melons from 21 villages in five surrounding provinces. The founders named it the "Granary on the Cloud"Seed Museum.

Every year, the founders collect idle land from surrounding villagers as an experimental field for old seeds, and adopt the traditional farming methods of the Dong people to make the seeds be bred by the land again. From collecting old seeds to carrying out in-depth village tours to holding rural classes, craftsmen, the elderly, young women and children are engaged in the local development, making the village be full of new vitality.


(相关资料图)

The seed is hope. The seeds of these crops, the seeds of Dong culture, the seed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seeds of children"s hearts are gradually growing and thriving on the land.

去年夏天,张传辉第一次花那么多时间近距离地看到了稻穗开花。

“那天早上,阳光从东边打过来,正好照到开花的稻穗上。那一刻,就非常非常非常打动我,觉得在做一件让自己活得有价值的事。”他连用了三个非常,仿佛都不足以说明过去8年来的意义。

云上侗寨美德村

坐落于高山之巅、云海之上的从江县美德村是一个传统的侗族村寨,云雾轻轻摇晃着寨子,侗家人的生存智慧在山间蜿蜒流淌。

2015年,侗族青年张传辉决定返乡创业,回到家乡黔东南,行走在侗寨里,他发现,儿时记忆中的许多老种子都在消失。

“我们跟这片土地的关系好像越来越远。”“侗族传统祭祀、婚嫁都会用到糯米,假如种子没有了,民族文化也会跟着慢慢消失。”一粒种子,联系着人与土地,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为了留住村寨的“根”,也为了留住对家人的追忆,张传辉和妻子吴凤英组织起大家开始走村串寨,四处搜集村民的自留种子。

张传辉向附近村民收集老种子

2019年12月,一座四层榫卯结构的侗族吊脚楼在从江县美德村落成,成为来自周边五省21个村寨的稻谷、豆类、瓜类等153种种子的栖息地。他们将其命名为“云上粮仓”种子博物馆。

“云上粮仓”种子博物馆

这里是博物馆、是民宿、也是家,这里的一切仿佛都是“活的”。木制的吊脚楼伴随来客的脚步嘎吱嘎吱说着话。展架上,整齐排列着装有种子的瓶子,瓶身上贴有详细记录作物名称、种植地、种植农户、种植方式、品种特性等信息的标签,清晰讲述着每一粒种子的“旅程”。馆内,随处可见以种子为名的手写门牌、图解、指示牌等,共同打造出一片充满自然呼吸的空间。

博物馆里处处可见“种子”

“我们不只是希望一颗颗种子放在瓶子里、架子上,我们更希望它能够在土地里生长扎根。”每年,张传辉和吴凤英都会征集周边村民的闲置土地作为老种子试验田,采用侗族传统的耕作方式,让种子重新被土地孕育,焕发出新的生机。目前,他们已试种了50种稻谷、20种豆类和一些调味类的作物,并通过影像的方式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线来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馆内收藏的老种子

“种子就是希望。种子博物馆里的那些种子,就是这片土地的希望。那我们这群人、村里的孩子,就是我们这个乡村和社会的希望。”在张传辉看来,保住老种子本身的经济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活化开发,探索出种子背后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

今年5月,张传辉和吴凤英带着团队和孩子在老种子试验田里插秧

“云上粮仓”博物馆就像一颗种子,在美德孕育了乡村振兴无数可能,乡村深度游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当地妇女创业的带头人,吴凤英带着团队支持了当地9户村民开办起民宿,与年轻的侗家姑娘们当起了“导游”,带领游客行走乡村,一起种糯稻、制作芦笙笛、做扎染,听老人讲侗家过去的故事,跟着孩子体验侗家人的一天。

种子博物馆乡村深度游活动照片集锦

“种子博物馆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美德的一个宣传窗口。我们要让年轻人、老人孩子、手艺人都参与其中,让外面的朋友更加深度地认识这个村寨的老种子和文化,跟这里的人产生情感羁绊,我们的乡村才更有可持续的活力。”吴凤英说着,眼里带着笑意和自信。

每到周末,种子博物馆会变身乡土课堂。附近村寨的孩子们都会来这里认识学习种子的知识,跟着大人播种、插秧参与农事活动,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情况。

吴凤英带领村寨的孩子们成立了云上侗寨小歌队,参与村寨深度游活动,同时对外演出传播民族文化

“为什么有不同颜色的米?”“为什么爆米花是紫色的?”一个个关于种子的好奇变成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里,教会他们读懂这片土地的意义,读懂侗族的传统文化,读懂人与自然的关系。

日升月落,抽穗扬花,这些农作物的种子、侗族文化的种子、乡村振兴的种子、孩子们心中的种子都在逐渐长大。春天看漫山花开,夏天播种希望,秋天稻花香里说丰年,而后在银装素裹的冬天期待下一个春天。

正如他们所期盼的那样,这里正成为人们身心安顿的幸福家园。

新闻链接

在贵州,给星星安个家|身边的博物馆 In Guizhou, build a home for the stars|Museums around you

等你五亿年 | 身边的博物馆 Waiting 500 million years for you | Museums around you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庞博 周璇 高航 周尧 黄怡雯

设计 陈豪

特别鸣谢 从江县融媒体中心

寻脉融媒工作室 出品

编辑 高鑫

编审 闵捷

[责任编辑:editor]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