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增效。实施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创新百强培育等6大工程,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链。
代表委员们认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重点突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增效。
前些天,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的实验室升级改造工程进入实施阶段。1000万元,对于星箭公司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手笔”,这个投资额超过了去年公司总营业额的1/3。
“要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站住脚、走得远,就必须在科技创新上舍得投入。”星箭公司总经理卢勇委员表示,星箭公司能在特种玻璃行业做到全国领跑,依靠的就是自主创新。2000年,公司刚刚创立时,技术、人才等方面几乎是样样空白。十多年来,卢勇带着80多人的团队废寝忘食、艰辛探索,终于研发出了填补国内空白的一系列抗辐照玻璃产品,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指定的唯一一家抗辐照玻璃产品供应商。
“创新之路没有止境。”卢勇委员介绍,目前,星箭公司正组织精干力量,集中攻关在抗辐照、强度和重量等方面要求更高的用于深空探测的玻璃盖片,进一步拓展技术领域,向军工和航空领域发展。
跟星箭公司不同,长期靠煤机产品“吃饭”的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是“半路出家”进入新兴领域。前些年,由于煤炭市场不景气,石煤机公司主动转型,全力开展新能源环卫设备生产技术的研发攻关,进军环卫设备行业。
去年10月,该公司与我国新能源环卫设备的龙头企业北京环卫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确定在产品资源、市场资源和技术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这意味着我们的新能源环卫设备迎来提档升级重要机遇。”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车工王景峰代表说,接下来,他们将借助京企大平台做强做大环卫业务,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常委会民侨外工委主任王振平代表表示,他们调研发现,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跟发达省份比,整体上还存在产业规模小、品牌企业少等不足,尤其创新能力弱是突出短板。
“科技创新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增效的重要动力。”王振平代表表示,跟其他行业比,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强调技术支撑。我省相关企业要抓住机遇,着眼长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构建技术研发平台,抢占科技制高点,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搭好载体平台,强化要素保障,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壮大营造“成长空间”
廊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再添新成果。去年底,廊坊市(北京)投资合作对接会在北京举行,皓宽廊坊大数据产业基地等6个高新高端项目现场签约,项目总投资亿元。
“重点打造新型显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电子商务、大数据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代表用简短的一句话,描述了未来廊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蓝图。今年,该市将依托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重要平台,着力打造大数据试验区,探索建设“互联网小镇”,加快产学研机构建设,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壮大营造“成长空间”。
“高科技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完善专业的载体平台的支撑。”作为一家在廊坊市扎根10年的“网数科技”服务商,廊坊市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超男委员对此深有体会。
该公司联合近百家单位打造了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平台,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数字经济产业平台。“这个平台的功能越齐全、越强大,高科技企业对接上下游资源、寻找合作伙伴的质量就越高。”周超男委员表示,看好廊坊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前景,去年底,该公司又竣工了两栋崭新的数据中心。
从全省来看,去年,我省新增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303个,省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768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搭建了良好平台。去年,我省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0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
围绕打造区域性大数据产业全要素支撑、全链条发展集聚区,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稳步推进;以发展“医、药、养、健、游”一体化高端健康产业集群为目标,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提速……近年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集约集聚。
“众多创新主体的集约集聚,是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提。”王振平代表举了一个例子:硅谷汇聚了大量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顶尖大学,惠普、英特尔等IT巨头以及众多中小高科技企业,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碰撞,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集约集聚,重点突破,是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关注新兴行业的发展实现整体跃升的重要途径。来自省发改委的信息显示,今年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攻坚提升年,将着眼于全省产业布局优化、落实促进集聚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达30个以上。
周超男委员建议,各地要按照凸显特色、重点突破、错位发展的要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创新开放发展方式,由“引进来”向“引进来”“走出去”并重转变,充分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市场资源;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向产业链创新链协同转变。(记者贡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