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可谓是闻名遐迩,因砚石产自广东肇庆市东郊峡谷南麓端溪一带而得名,最早的端砚是发现于唐武德年间的箕形砚,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
(相关资料图)
端砚自问世以来广受历代统治者、文人墨客、收藏家的推崇,由于利益的驱使,市面上的端砚良莠不齐,摆在文化爱好者面前的难题是如何辨别其真假?
梁金凌老坑端砚作品
书中自有黄金屋,莽莽找寻相关资料后发现3种较为简单鉴别端砚真假的方法:一看石色,二看石眼,三看石品。纸上谈兵,仅供参考,请看具体分析:
古代流传至今的端砚大多被风化了,只需拿一块绒布蘸水在砚池上轻轻擦拭,再抹去积年的墨锈后查看砚石的石色,端砚石至今为止主要颜色有三种:
一种是紫石,主要是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等地开采的,相对来说比较常见。
清代蟹形绿端砚
一种是绿端石,最早是在北宋时期露天开采出来的,石色青绿微带土黄色,还有的带橙黄、胭脂色。最好的绿端石是翠绿色,细嫩润滑,没有瑕疵,较为名贵的品种,颜色容易跟吉林的松花石、甘肃的洮河石混淆。
一种是白端石,砚石呈乳白色,触感细腻油润,因砚石脆且硬度高,雕刻难度极大。从宋代末期开采,因为地处自然保护区到60年代禁采,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清 钟形白端砚
传说古代还有人用过红端石砚和黑端石砚,并没有实据。
“无眼不成端”是自古以来端砚的评判标准之一,在1985年《广东省肇庆市端砚地质调查报告》中提到端石“石眼”是一种含铁质结构体,在成岩早期掺和进去,被矿物质或黏土包裹,最后形成不同颜色的外壳,譬如紫端、绿端。其中最为名贵稀有的当属超过十圈同心圆包裹而成的鸲鹆眼,请看下图:
鸲鹆眼
以下罗列几种名贵端砚常见的石眼供参考:
鸲鹆眼,类似八哥鸟眼,呈翠绿色,夹杂黄、碧之色;
鹦哥眼,翠绿色为上等品,中间有黄黑相间的瞳孔状晕染;
鸡翁眼,如同公鸡眼般大小,眼晕黄绿相间,中间有黑点;
此外还有的像麻雀的眼睛,似大象的眼睛,如象牙般乳白色的石眼尤为名贵。
梅花坑端砚
端砚之上的石品纹理特殊,堪称独一无二,这在其他类型的砚石上是不会出现的,如果你见到一方砚台上面没有天然纹理,那大概不会是端砚。
名贵端砚上的石品花纹,常见有晕块状的诸如鱼脑冻、蕉叶白、天青、青花、火捺等。鱼脑冻的色泽白中有黄略带青色,也有白中带灰的,使用时发墨好,出墨快,是难得的珍品;蕉叶白形如蕉叶伸展,娇嫩的白色中略带青黄,如凝脂般细润;端砚石中色青微带苍灰色便是天青;遇水显露出蓝色的微小斑点则是青花的显著特色;至于火捺,顾名思义类似火烙下的痕迹,或者被熨斗烫焦的紫红色带黑纹理。
苦尽甘来纹蕉叶白端砚
此外还有线纹状的,诸如金线、银线、冰纹、彩带纹、玉带状;有斑点状的,诸如翡翠、古斑、雀斑状、金星点、银星点;有石瑕疵类的,诸如虫蛀、黄龙、黄膘、朱砂钉、五彩钉、凤涎、石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