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 正文

京剧曾经叫什么 竟然是南方的上海人给起的|看点

2023-02-12 12:26:01    来源:红五百科    

提起京剧,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虽然可能有很多人听不懂京剧,但相信大家都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剧。可您知却未必知道,“京剧”这个名称,竟然是南方的上海人给起的。


(资料图)

1876年3月2日,上海《申报》在报道中首次使用了“京剧”的名称,从此才产生了“京剧”这个名字。

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据有关资料记载,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后世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描绘徽班演出的图画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被称为“京调”,以示区别。

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比如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黄腔、京调、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等等。

在京剧形成的初期,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还是把它叫作“皮黄”。而最先把它称为“京剧”的,反而是南方的上海人。

“京剧”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出现在光绪二年二月初七,即公元1876年3月2日上海《申报》的一篇文章里。此后,“京剧”一词逐渐通行全国,虽然后来还曾改为“国剧”、“平剧”等不同的称呼,但最终“京剧”一词还是在人们的称呼中固定了下来。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同治六年起,上海的“满庭芳”戏园和“丹桂茶园”就派人北上赴天津、北京邀角。津、京的一些著名演员如夏奎章、景四宝、大奎官、杨月楼等人应邀携艺南下,把北方的京剧艺术传到了上海。上海观众感到非常新鲜,争相前来观赏,出现了所谓“沪人初见,趋之若狂”的局面。

上海观众对这种艺术形式感到新鲜,对它的声腔来源却并不熟悉,由于戏班主要来自京城,所以就笼统地称作“京班戏”。“京班戏”的称呼很快在上海人口中就变得非常自然了。

当时这些“京班戏园”,都要在戏园门口或大街上张贴海报,即所谓“招贴”。醒目地大书特书“今日上演京班戏”字样。在这些街头“招贴”中,就开始出现了“京班戏”、“京戏”、“京班”等带“京”字头的不同混称,其含义都是指京剧。

老照片中的京剧演出

光绪二年二月初七,《申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图绘伶伦》的文章,文章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京剧”的字样。

文章的内容,是叙述北京前门一带画铺所绘戏曲艺人画像的情况,特别提到其中徐小香、范松林、时小福等人穿戏装的画像。为了叙述清楚有关为艺人画像情况,文章就顺便介绍了一些京城戏曲的知识,其中有一句说道:“京剧最重老生,各部必有能唱之老生一二人始能成班,俗呼为‘台柱子’”。

就是这么寥寥几句话,作者无意中却用了“京剧”一词。这并不是因为这个作者有什么创造新词的意识,而是因为在当时上海人的口语中,“京剧”这一词汇已经流行。因为既然上海人口头时常说“京班戏”、“京戏”、“京班”,那么说成“京剧”的可能性也就很大。又因为光绪年间曾兴起“戏曲改良运动”,这一时期人们把从西洋传入的戏剧形式早期话剧称为“新剧”,把我国传统的戏曲形式称为“旧剧”,当时词汇中有一种把“戏”称为“剧”的习惯,所以“京剧”一词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的了。

虽然《申报》这篇文章中出现“京剧”一词纯属偶然,但它确确实实是“京剧”首次见诸于文字的记载,从此后,也就诞生了“京剧”这个名称。

[责任编辑:editor]
[关键词:] 有关资料 文字记载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