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 正文

西伯利亚是谁让给俄罗斯明明距离中国更近,为何被俄罗斯占了去? 环球聚焦

2023-02-22 14:29:44    来源:红五百科    

在《鹿鼎记》中,韦小宝参与尼布楚条约谈判,提出了一个天马行空的划界思路——中俄双方同时从自己的首都出发,相遇地点即为中俄边界。俄罗斯代表一下子就慌了,雅克萨、尼布楚距离莫斯科彼得堡何止万里?这样岂不是要亏大了!

当然,韦小宝的“狮子大开口”只是谈判上的心理战术,距离得远近,从来都不是划分国界的标准。


(资料图)

那么,问题来了,西伯利亚明明距离中国更近,为何会被俄罗斯占了去?今天我们就掰开揉碎了好好聊一聊。

莫斯科距离北京,直线距离是5800公里。如果按照“韦小宝方案”,在莫斯科和北京中间画一条中线,大约位置应该是东经85度左右。这条线,放在中国新疆,大约相当于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的中间位置。放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约相当于叶尼塞河一线。如果按照这标准划分的话,这意味着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超过一半的面积,会划分到中国范围内。

这一片范围有多大呢?西伯利亚总面积达到了1322万平方公里。其中,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叶尼塞河以西乌拉尔山脉以东,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中西伯利亚高原位于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之间,面积大约为350万平方公里。东西伯利亚山地,位于勒拿河以东一直到太平洋海岸线,总面积达到了410万平方公里。

如果按照“韦小宝”方案来划分,西伯利亚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将会化给中国,而中国(清朝至今)的领土也不再是1000平方公里左右,而达到了2000万平方公里以上。

不过,历史不能假设,西伯利亚这样的地广人稀的土地,向来是先到先得,当俄罗斯已经彻底占领这片土地时,不经过战争,几乎没人能够从它手里拿走。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俄罗斯人越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时,就迎头撞上了英国人。最终,俄罗斯担心守不住这块土地,还有意挑拨美国人来打英国人,就直接把这块17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卖给了美国。

从这个角度说,美国还真是捡漏王。

法国为了筹钱保卫本土,把原本守不住的北美中部大平原卖给了美国。西班牙则是霸权衰落时几乎让渡了所有海外殖民地给美国。

书归正传,为何距离中国更近的西伯利亚,尤其是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都划给了俄罗斯?

历史知事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1,清朝的主动选择。

西伯利亚第一次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是在元朝。把蒙古高原视为本土的元朝,很重视对西伯利亚的统治和管理。元朝时期,人们形容西伯利亚说”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元朝建立后,曾经对北极地区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探险、调查、考察及测量。后来,明朝继承了元朝在东西伯利亚的势力,设置了奴儿干都司进行管理,对远东等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不过,明朝衰亡,小冰期出现,清朝又调集各渔猎民族向南征讨,造成了西伯利亚地区的巨大空白。

清朝成功招安了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按理说依附于漠北蒙古的西伯利亚各民族,应该归顺清朝。可是,此时的漠西蒙古涌现出了准噶尔这样的强权势力。清朝为了应对准噶尔的冲击,只能草草与远道而来的俄罗斯人媾和。康熙、雍正、乾隆,先后把东西伯利亚的各处要点割让给俄罗斯,并且许诺俄罗斯商人在内地的经商权利。避免了两面受敌,清朝可以集中力量经营西域,最终用100年时间打败准噶尔,对新疆进行了直接统治。

毋庸讳言,与俄罗斯媾和,放弃西伯利亚,是清朝的主动选择。这种战略还是比较成功的。毕竟,相对于荒凉的西伯利亚,新疆虽然面积小很多,但农牧资源更丰富,更适合人类生存。

有人说,清朝是慷他人之慨,拿着喀尔喀蒙古的地盘,给了俄罗斯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或者漠北蒙古,当时不仅仅是清朝的盟友,更是明确向清朝效忠的。

而外兴安岭、库页岛,乃至于整个西伯利亚的少数民族,从一开始就是一仆二主,甚至一仆多主,同时向俄罗斯、蒙古、清朝多个势力上缴贡品,表示效忠。

2,俄罗斯近代化比较成功。

试想一下,如果清朝没有放弃西伯利亚,而是在西伯利亚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与俄罗斯争夺,似乎也没什么好结果。

雅克萨之战,早就证明了一件事——清朝根本打不过俄罗斯人。

两次雅克萨之战,第一次清军2500,俄军450,第二次清军2000,俄军826。看起来似乎是清朝胜利了,可是,这场战争背后,清朝人也看到了俄罗斯人强大的军力。俄罗斯人的城坚炮利给清朝军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朝的火器劣势,只能通过人数多来弥补。

事实上,这种武器上的差距,清军也始终没能赶上来。这也是清朝三代“圣主”康雍乾纷纷向俄罗斯妥协的根本原因。

武器差异的原因在于,俄罗斯人较早进行了近代化改革。雅克萨战争之后没多久,彼得大帝就开始亲政,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欧洲化正规编制的陆海军,继而发动战争。

彼得大帝和康熙大帝是同龄人。彼得让俄罗斯进入近代化轨道,发展更加迅速,同时北亚和中亚的各民族征服进度也从未松懈。可是,康熙却在平定三藩之乱、西征准噶尔、收复台湾等历次战争中,渐渐让清朝变成了传统的中原王朝。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3,俄罗斯能够从西伯利亚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彼得大帝及其继任者,能够花费大量钱财军费维持对西伯利亚的统治,可是,清朝却不愿意花钱维持对东北乃至外蒙的统治。这就是近代领土意识的差距。

康熙及其继任者,总是用“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来麻痹自己,只要不出现威胁到自己统治的反对派,收缩边界让出一部分苦寒之地给邻国又何妨?这种“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心态,从清朝初年就已经出现。

典型例子是,施琅收复台湾后,朝中大臣考虑把台湾军政设施、居民聚居地全部烧毁砸毁,然后军民尽数内迁,把台湾变成无人居住的荒岛。这种措施,和朱元璋以来“片板不许下海”的禁海政策一脉相承,也是清朝“海岸线50里之内不许住人”的延续。

说白了,明清两朝统治者,对大海发自内心的恐惧,宁可放弃大片领土,也不给任何人“与外地勾结”的机会。

清朝统治者,采取“三光政策”禁止渔民对外交流,何其愚昧?反观彼得大帝及其继任者,愿意用数百年时间为帝国寻找出海口。清朝统治者,为了避免战争和贸易摩擦,干脆放弃边境线。这种操作,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幸运的是,施琅等人据理力争,最终保住了台湾岛。

可是,其他地方的边境线,尤其是西伯利亚这样的苦寒之地,白送给俄罗斯等外人可以,但是不允许“移民实边”。

西伯利亚这样的地方,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是可以放弃赠与友邦的“苦寒之地”。可是对于俄罗斯来说,却是遍地黄金的掘金之地。

对此,我只能说,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太能吃苦了。

今日的西伯利亚,主要出产的是粮食、木材、石油等农矿产品。可是500年前的西伯利亚,却无法生产出这些东西。真正能有经济效益的,其实是动物皮毛。

没错,就是皮草,是欧洲贵族最爱的皮草。

俄罗斯现在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当年刚起家的时候,可是给欧洲各国打猎供应皮草的苦哈哈。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征服行动,其实很简单。俄罗斯每到一地,就逼迫当地牧民和猎人们,上供足够的皮草,而俄罗斯负责给他们提供“安全保障”。出于寻找更多更珍贵的皮草,俄罗斯人一路就打到了太平洋沿岸,打到了阿拉斯加。

当然,皮草只是开始,真正的发家致富,还是在清朝。

清朝雍正年间,与俄罗斯签订了《恰克图条约》,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各民族手中征集的皮草,可以直接卖给清朝贵族。从中获得的利润,则可以直接换成欧洲贵族更喜欢的茶叶、瓷器和丝绸。

皮草之路变成新丝绸之路时,俄罗斯的远东路线,就成了帝国的生命线。

这样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西伯利亚,俄罗斯怎么可能放弃?

对手太软弱、近代化优势、经济利益大,这三点,就是俄罗斯能够吞并西伯利亚的真正原因了。

当然,你也可以利用“同纬度征服”的角度来考察这个问题。毕竟,世界上的多数传统大帝国,能够做到东西方向的征服,却做不到南北方向的征服。

比如亚历山大帝,一统巴尔干半岛后,不是北上打北欧和东欧,也不是南下找埃及,而是一路向东打到巴基斯坦的印度和附近。

亚欧大陆的征服者,都有这个毛病,喜欢东征西讨,不喜欢南征北战。

[责任编辑:editor]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