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剪纸的发祥地,它不仅把美表现出来,更是和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透过剪纸,我们可以看到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
(资料图)
岁时节令在民间格外受到重视,一到年节时候,剪纸活动尤为突出,一般是在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七月七这几个节日常用剪纸表达喜悦之情。
一、春节剪纸
春节剪纸的形式有三种,分别是窗花、门笺、墙花。
窗花
顾名思义,就是贴在窗户上的剪纸,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每逢过年的时候,家家必定要贴上窗花,图个吉祥,喜庆。窗花图案多是以古今人物,吉祥动物,名贵花草等为题材,凭着简单的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创作出大量剪工精湛,富有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把人们喜庆,快乐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贴窗花
窗花是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最为普及的品种,无论南北地区,在过春节的时候都要贴上窗花。窗花的形式有装饰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团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适合花样,总之适应不同形状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寄托着新年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门笺
在剪纸的种类中,除了窗花以外,制作和使用数量最多的就是门笺了。门笺是节庆时张贴在门窗横梁上的一组剪纸,又叫挂钱、喜笺、吊钱、红笺等,它是由唐代剪春幡的习俗转化而来的。其状如旗幡,天头较大,外缘较宽,下方是流苏,多以红纸刻成,也有其它颜色的或套色的。
图案多是整齐的几何纹样和吉祥文字的图案:如“普天同庆”“国泰民安”“连年有余”“风调雨顺”“金玉满堂”“喜鹊登梅”“福、禄、寿、喜、财”“五业兴旺”等。张贴时或一张一字、或一张一个内容,成套悬挂,一般以贴五张为多。贴门笺除有迎春除旧之意外,也有祈福驱邪之意,所以每逢春节,门楣上挂着的各种门笺迎风飘扬,不仅喜气,也为我们带来春天的喜悦和希望。
墙花
墙花就是贴在墙上的花,用来装饰房屋墙壁和天花板顶棚的剪纸,贴在炕围的,叫“炕围花”;贴在灶头的,叫“灶头花”。尺寸一般较窗花略大,有单色的,也有彩色的。彩色的又可分为点色、衬色、分色多种。炕围花的题材以戏曲故事、民间传说为多,主要有嫦娥奔月,牡丹亭,西厢记等中的人物;灶头花的题材多取吉祥内容,如“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一般以粗犷厚重的剪纸为多。
二、元宵节剪纸:
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门前悬挂彩灯。彩灯造型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剪纸这个时候就要隆重登场了,它被张贴在彩灯上,使用剪纸最多的是走马灯和夹纱灯。
灯花是贴在灯笼上的剪纸,多注重镂刻技巧,民间流传下来的彩灯主要工艺是运用糊纸、扎纸和剪纸,剪纸图案就成了彩灯中不可缺少的装饰物,刻画的内容大多是祈福平安,富贵长寿,吉祥如意等祝愿生活和谐美满的各种题材。
彩灯剪纸的外轮廓突出,用线较多,空白面积大,主要考虑采光的效果。彩灯以它特有的光影效果展现了剪纸的实用功能和造型特征。
三、二月二剪纸:
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天气开始变暖,雨水渐渐增多,动物也开始苏醒。大地复苏,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农村人家多剪龙蛇贴于门上,窗上,猪栏上,鸡窝上,据说可以躲避病灾。大龙小龙,活灵活现,迎接大地复苏。
四、端午节剪纸:
端午节的剪纸除了要有祈福,还要有辟邪的特征,内容经常以五毒图案,葫芦图案为主,寓意多福多寿,人丁兴旺,端午节门上贴葫芦,驱邪免灾保平安。
五、七月七剪纸:
农历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叫乞巧节,传说这一天,牛郎星和织女星双双下凡,向人们传授剪纸刺绣工艺,这个节日的剪纸多是讴歌爱情题材。
在山东,剪纸时还有一个歌谣,“七月里,七月七,剪个牛郎拱织女。先剪憨牛郎,再剪巧织女,搭桥喜鹊剪千万,好叫牛郎会他妻。在这个节日里,妇女们都希望自己有一双巧手,祈望有一个如意郎君。还会聚在一起,通过剪纸活动,比一比谁的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