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数据、算力和算法已经成为数字时代三大关键资源和生产要素,为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实现算力资源统筹调度,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我国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内蒙古自治区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
5月17日,2022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同期举办的“东数西算”创新发展论坛以“激发算力潜能 打造数智之城”为主题,邀请行业专家共同探索“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的内蒙古实施路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内蒙古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副局长吴绍辉出席大会并介绍了“东数西算”如何赋能内蒙古数字化。
内蒙古自治区优势显著,已建成数据中心26个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陕北,毗邻京津冀,气候凉爽,地质稳定,自然灾害较少,土地和电力资源充足,具有发展数据中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等优势。 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发文,明确内蒙古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把握机遇,先行一步,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和“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之一。”吴绍辉介绍,“目前全区已建成数据中心26个,其中超大型2个,大型8个,服务器总装机能力156万台,15.6万个标准机架,在建机架规模约14万架,多家央企、互联网企业进驻,数据中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随着“东数西算”的启动,自治区正在驶入数字中心和数据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建设方案,自治区将设立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边界为和林格尔新区和吉林大数据产业园,充分发挥集群与京津冀毗邻的区位优势,为京津冀地区高实时性算力需求提供支持,为长三角等区域提供非实时算力保障,力争到2025年将内蒙古节点初步打造成为我国北方算力中心和国家枢纽节点示范区,形成一批“东数西算”典型示范场景和应用,有效法规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数据中心集群效应。
挑战犹存,四大建议助力“东数西算”落地
吴绍辉表示,与规划目标相比,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数据中心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创造税收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二是建设规模与应用水平不平衡,数据中心上架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IDC业务拓展和竞争日益激烈,打造过硬的云计算、大数据品牌对人才支撑以及交通、生活等配套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设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成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战略支点,对于自治区而言,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责任。”对于如何建设好、利用好枢纽节点,吴绍辉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推动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坚持量质并重,统筹发展要素,防止盲目建设和一哄而上,确保IDC建设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促进区域差异化发展,着力在发展质量和提升算力水平上求得新突破,深入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加强先进节能技术应用,促进数据中心绿色发展。
第二,提升数据中心运营服务水平。强化政府在规划、政策引导和市场间监管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大型互联网公司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加大国内外领先IDC运营企业技术和人才引进力度,推动产业上下游同步发展,进一步发挥数据中心一业带百业的效应。
第三,增强通信网络支撑能力。围绕枢纽节点建设需求,进一步加强信息通信网络布局,强化出区通道和枢纽节点兼网络建设,增强呼和浩特直连点疏导能力,研究探索自治区东西部双节点并行和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的可行性,为枢纽节点建设提供可靠的网络支撑。
第四,注重品牌塑造。当今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加强品牌塑造,扩大宣传影响,对于内蒙古枢纽节点建设至关重要。建议自治区申请创立中国“东数西算”大会,并把内蒙古作为永久会址,作为交流互鉴,扩大宣传,促进枢纽节点和草原云谷建设的重要平台,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内蒙古,助力内蒙古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