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近年来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已经成为了理论研究和行业实践的重点。在7月8日举办的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高峰论坛上,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讲道,数据资源化阶段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而数据的资产化和资本化还处在探索中。技术应用、市场流动、制度设计三措并举,成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中国模式。
这十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攀升至39.8%
当前我国总体上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数字经济战略体系,为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清晰完整,分工明确的战略框架。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已经由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引领力量,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了45.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9.8%。
(资料图片)
回顾2002年到2011年,我国数字经济平稳增长,年均增速约为14.6%,低于同期GDP平均增速,数字经济仅仅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宽带中国、5G以及工业互联网以及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11.2万亿元增长至45.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提升至39.8%。这期间数字经济年均增速高达15.9%,显著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速,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数字经济加速向结构更加优化的方向演进。从整体的结构来看,数字产业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由超过50%下降到约18%,产业数字化占比逐步提升到约82%,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作用进一步显现。我国正式进入到服务业数字化和工业数字化双引擎支撑发展的阶段。”王志勤讲道。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进一步向生产领域拓展。在2017年以来,数字经济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数字技术对工业效率的提升作用开始显现。全国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平稳推进,从规模看,2021年有16个省市区数字经济突破1万亿元,其中广东省居第一。从占比看,北京、上海、北京数字经济GDP的占比超过50%,从增速看,15个省市区数字经济的增速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
三措并举,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近年来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已经成为了理论研究和行业实践的重点,我国数据价值化正沿着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三个阶段推动。
“我国数据资源化阶段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而数据的资产化和资本化还处在探索中。技术应用、市场流动、制度设计三措并举,成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中国模式。”王志勤讲道。
总而言之,在技术方面,以体系化技术安排构建数据应用空间;在市场方面以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数据要素市场,解决流通难题;在制度方面,以产权交易、分配、安全、治理、制度的设计,来破解制度的障碍,三个维度共同发力推动我国数据要素价值,由资源化加速向资产化,资本化方向演进。
在技术层面,区块链、联邦学习、隐私计算等技术,为解决数据撮合,价值分配、隐私安全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成为推动数据要素流动的关键技术路径,通过体系化的技术安排确保数据流通协议的确认、履行和维护,解决了数据要素各相关主体间的安全与信任问题。
在市场层面,我国的整个数据要素市场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我国数据权利分离已初步形成共识,现阶段呈现出数据定价以协商定价为主,数据交易主要靠场外交易,但同时数据要素市场呈现主体小散差,市场流通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很突出,为此要加快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区分数据类型,开展数据分级分类,区分交易层级,建设多层级的交易市场,区分交易场所,发展场内和场外的交易。
在制度方面,数据基础制度是释放数据价值的重要保障,涵盖产权交易、分配、安全治理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尚待形成。目前我国在数据安全制度初见成效,其余的制度设计方面仍然处在探索建立阶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时期,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要兼顾效率和平衡,发展和安全,规模和质量,大力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释放数据价值潜能,提升政策的适应性和敏捷性。王志勤表示,中国信通院连续8年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布报告,未来将继续发挥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研究优势,为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继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