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影子IT一直是困扰企业CIO的难题之一,并由来已久,影响广泛。Gartner的分析师Simon Mingay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广义的影子IT包括“在正式IT组织的正式控制之外对IT解决方案进行收购,开发和/或运营的投资”。
近日,Gartner研究副总裁陈勇(Owen Chen)公布了其新一年度的全球CIO调研结果。在本年度的调查结论中,影子IT再次被Gartner提及,并对CIO的应对方案提出了经过分析的看法。
本年度Gartner的全球CIO调研主题为“驾驭时势,再创红利”,对当前IT投入与红利产出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次调研,特别在当下疫情与增长乏力混合的情况下,CIO面临的种种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发展指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IT投入方面,Gartner综合考量了各国公司的IT投入和当地的通胀率,根据最终调研结果来看,全球的IT投入都处于下降通道中。Gartner分析表明,这一原因主要是两个“延迟”造成的:“产品交付的延迟”及“价值实现的延迟”。
对此,陈勇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一、打通执行孤岛;二、建立融合团队;三、重新平衡非常规人才和技术。其中,建立融合团队就与影子IT息息相关。
如果用一句话解释影子IT,那就是“非IT部门自己解决IT业务需求”。相关联的,还有Citizen developer(市民开发者)概念,即非IT部门的职员,根据自己业务需求,自己利用IT工具解决IT问题。
虽然看起来,这会大幅降低IT部门的工作强度,并且让IT开发更加接近业务端,更符合业务需求,同时响应链条变短,反馈更加及时。但是实际上,影子IT还会带来诸如数据一致性、系统安全性、权限混乱等众多问题,甚至危及到公司整体的IT系统运行。
因此,对于影子IT,CIO往往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闻不问,但也不会给予支持。一种是强硬抵制影子IT的存在,杜绝其他部门产生影子IT业务。然而无论哪种态度,本质上都是非合作的,并不是当前的最优解。
Gartner本次调研中提到的“融合团队”,目的就是推动CIO去主动容纳影子IT,“借出”IT人才,创建IT和业务人员组合的新型团队,以企业红利达成为目标共同工作。
为此,陈勇将影子IT这一称呼改变为“业务领导的IT(Business led IT)”。他表示,创建融合团队的目的,是将工作模式从“项目管理”变成“产品管理”,从由“时间点交付”变成“持续交付”,由“关注技术”到“关注业务能力”。简单的理解就是:“它的目的是解决‘两个延迟’的问题”。
对于“两个延迟”问题的另外两个解决方案,Gartner也给出了详尽的解读和指引。
对于企业内的“执行孤岛”,Gartner认为这是由于各部门目标不一致造成的。调研数据显示,CIO与CEO、COO、CMO等重要部门的目标一致度只有5%,而在中国更是降低到了4%。
因此,Gartner建议CIO将简单的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的目标,改为“商业目标”,即营收和净利润。并且以此为基准与其他部门共同协商业务目标,实现有效的对IT交付、红利达成的预期管理。
另一个要点则是“重新平衡”,包含了“人才的重新平衡”,“技术的重新平衡”和“业务领域的重新平衡”。
在人才和资源方面,CIO显然更希望能够组建完全属于企业自身的团队,这样对于人力和资源的调用,及业务的安全性、稳定性都有充分的保障。但现实情况中,一方面由于编制限制,另一方面由于IT开发的时间段要求,往往很难组建完全满足需求的IT团队,因此更灵活的对外合作模式也成为了CIO的选择。
陈勇特别提到了企业应该多考虑“非传统”的人才资源,比如高校学生、消费者、资源职业者等等。“非传统”的人才资源一方面成本低、自由度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往往同时具备开发者和使用者,或者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对业务领域的感知和思考有些时候会超出位于业务后端的IT团队。
对于“技术的重新平衡”和“业务领域的重新平衡”,陈勇表示,企业同样应该从解决“两个延迟”的角度考虑,是否采用新技术,或者调整业务领域,不要盲目追新求变。
数据化交付的延迟是不可避免的,陈勇希望,通过本次调研的三点建议,让CIO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工作让企业见到IT举措的切实效果,真正实现“驾驭时势、再创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