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折叠屏手机的人来说,折叠屏没有使用体验几乎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想要买折叠屏手机的人来说,蠢蠢欲动的小火苗却很难被掐灭。
厂商为了推广,彼此之间仅在具体参数上互相伤害,但默契地对折叠屏手机大放溢美之词。另一方面,屏幕折叠的体验,大屏幕看视频的体验,又必须上手才能了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旦上手,你大概率会产生一种python“被骗了”的感受。原因很简单,折叠屏的槽点可太多了。
拿到折叠屏之后,你可能会频繁开合,但新鲜劲一过,事情开始不对劲了。
想想我们在生活中拿起手机都是在做什么,大概分为三类:
做些什么:刷朋友圈、刷微博、刷短视频、阅读,通常需要一些时间做点什么:扫码、付款、处理即时消息,处理得越快越好什么也不做:下意识解锁手机,随便打开几个APP,然后关掉手机对于“做点什么”和“什么也不做”的情况,很明显通过一块外屏就能应对。内屏也可以用,但没必要。
特别是扫码、付款这样的事情,打开折叠屏很明显多此一举,除非你想在排队扫码的时候告诉所有人,你用的是7000块的折叠屏,周围人的反应很可能是“麻烦让一让”。
如果你刷手机只是下意识行为,也编程就是“什么也不做”的情况,事情就更诡异了。你本来就不知道点亮手机该干嘛,为什么还要再把屏幕展开呢?
所以,在你的生活中,一块折叠屏手机,主要是作为一个直屏手机在使用。注意,这是一款“双层”直编程屏手机。
那么“做些什么”的情况下,折叠大屏总能大展身手了吧。
想多了!
分屏刷B站、刷朋友圈,是厂商们炫技的重点,但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们有几个真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值得怀疑。
一边看内容,一边看评论,听起来很舒服,但只要你把评论这侧一关,另一侧屏幕的内容就重新刷新了。我微博刷了10分钟,把旧内容重看一遍才能回到最新位置。
其它APP总不会这样吧,不知道,毕竟适配的APP也不多。大家不经常打开的办公软件,适配应该好一些。
当然,如果你觉得是我矫情,那可以试试iPad,咱先感受一下什么叫分屏体验。
看视频屏幕是够大了,但大黑边也更大了,有的折叠屏展开后刷B站,视频画幅跟外屏比难分伯仲,一眼看过去全是黑边。
刷短视频总该真爽了吧,视频确实更大了,但你原来单手就能切换视频,现在得两手操作。厂商平时谈手感,谈握持舒适度,这时候全部抛之脑后了,咱还是换回外屏得了。
玩游戏更惨,MOBA游戏视野直接缩短,吃鸡游戏的多指操作基本不可能,还有的画面被拉伸,就当玩个新游戏了。
对了,折叠屏散热本就不如普通手机,大屏发热只会更严重。你要想戒游戏,折叠屏还真是个好选择。
折叠屏诞生是彻底自上而下的,典型地“创造需求,满足需求”。
移动互联网的生态都是围绕小屏的手机来构建的,现在再把它们搬到一个大一半的屏幕上,不仅python仅是适配这么简单,甚至可能牵连到大家使用手机的方式和习惯的迁移。
然而,这个过程已经有了结果,就是平板电脑。
折叠屏之所以被不遗余力地推广,更像是厂商秀肌肉的行为,一场给投资人、渠道伙伴和用户表演的大秀。
作为普通用户,咱们坐好小板凳看着表演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