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不完的蚊子,绝对是影响心情的一大因素,尤其是在安静的夜晚,你睡得正香,然后就有了一片嗡嗡声,你当做听不见,整个人缩进了被窝里,以为就可以躲过一劫了,可没一会儿,你的手、脚、头,总有一个地方瘙痒难耐了。
然后,你决定在迷糊中起来打蚊子,可是在一顿骚操作之后,蚊子没打着,你倒是清醒了。
【资料图】
蚊子可能传播疾病,导致虫咬皮炎、皮肤红肿瘙痒、出现色沉等,全世界大约有3500种蚊子,它们在传播疾病方面那可是相当的拿手,像脑炎、登革热、疟疾、黄热病等就可能拜它们所赐。
平时叮咬你的是雌性蚊子,它们需要靠人类或者哺乳动物的血液才能繁衍生命。
叮咬的时候,雌性蚊子会露出口器,口器里面的有两个主要的小吸管,其中一根用来把它们的唾液注入到皮肤里,另一根就负责吸血。
蚊子唾液当中的蛋白质会引起皮肤的免疫反应,最常见的就是红肿和瘙痒,这些个小包包,一不留神还可能留下黑点、色沉,影响美观,小朋友经常在被蚊子叮之后出现连片的丘疹,非常痒,越抓越多,属于虫咬皮炎的表现。
你有没有这种情况,和跟朋友一块出门,他们都毫发无损,而你总是被蚊子咬?
蚊子有偏爱的血型,这个说法其实不准确,虽然有人做过实验,在受控的环境中,蚊子对O型血的喜爱程度较高于A型血,那也仅限于A型血,对B型和AB型的影响并不明显。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蚊子是根据血型而选择定要目标的。
蚊子是通过视觉和嗅觉来定位目标的,喜欢阴暗的环境,穿着深色衣服的人群就容易成为蚊子的盘中餐,而嗅觉线索,比如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汗液中的氨、丙酮、乳酸化学物质都属于它们的搜索目标。
研究显示,蚊子在30米以外就能通过我们呼吸的二氧化碳进行定位,所以朋友们夏天保持身体的干净爽利,对防蚊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纱窗、蚊帐等物理方式,这种物理遮挡的方式有效并且安全,适合任何年龄段使用,一般的只需要提前在小范围内击杀蚊子之后,就可以安然入睡了,缺点就是作用范围有限,仅限于居家使用,出了门还是可能会被蚊子偷袭。
蚊香,靠的是里面的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等成分攻击蚊子,拟除虫菊酯是由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单独使用除虫菊酯相比,它可以增强对蚊子的毒性。
在蚊香、杀虫剂中常见的拟除虫菊酯就是氯菊酯,对人类和大部分哺乳动物是安全的,但是对小猫咪不太友好,猫咪体内代谢率氯菊酯的效率特别低,接触到氯菊酯的猫可能会出现颤抖、抽搐、对触觉和声音过度敏感的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猫咪死亡,所以家里养了猫的就不建议用这类型的。
另外,家中燃烧蚊香会产生PM2.5、多环芳香烃等这类污染物,还有导致火灾的风险,平时要格外注意。
为了对付蚊子,科学家们发明了其他的驱蚊成分,目前受到认可的主流的驱蚊成分有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柠檬桉油。
避蚊胺,最早的是美国农业部为陆军部队研发专用的一种可靠且安全的驱虫剂,1957年以后进入民用,到今天已经70多年历史了。
它是防蚊产品中的战斗机,它的浓度越高,作用的时间越长,10%的避蚊胺可以提供大概两个小时的防蚊保护,25%-30%的可以提供大约五个小时的防蚊保护。
有研究显示,浓度高于50%的避蚊胺产品并不会提供更明显的防蚊效果,而且浓度越高,肤感越油腻,所以大家买含10%到30%的避蚊胺产品就足够防蚊了。
安全性方面,两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孕妇、哺乳期的妈妈都可以使用,儿童需要在家长的监护下使用。
派卡瑞丁,拜耳研发的派卡瑞丁,相比避蚊胺算是比较新型的驱虫剂,1998年率先在澳大利亚和欧洲使用,2005年被美国批准使用。
与避蚊胺相比,派卡瑞丁没有避蚊胺的油腻感,毒性等级更低,几乎没有味道,对皮肤的刺激也更少,部分国家规定6-12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可以使用派卡瑞丁,孕妇、哺乳期的女性也可以使用。
驱蚊酯,它是默克尔集团1970年研发的驱蚊剂,在欧洲有20多年的历史,起效浓度在7.5%-20%。
不过在驱蚊能力上,略逊于避蚊胺和派卡瑞丁,研究表明驱蚊酯在疟疾流行的地区防蚊能力不够,但是花露水中含有驱蚊酯就比较多,属于比避蚊胺相对安全的替代产品。
柠檬桉油,是从柠檬桉树的叶子中蒸馏而来的,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
根据美国环保局20%-26%浓度的柠檬桉油的效果,可能和15%-20%的避蚊胺一样有效,但是它对蚊子和蜱虫的最大保护时间较短,登山、野外徒步的时候就不建议使用柠檬桉油。柠檬桉油对婴儿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美国疾控中心不建议三岁以下的婴幼儿使用。
使用人群上,2个月以下的婴儿均不建议使用上述驱蚊产品,儿童、哺乳期、孕期等成年人均可使用;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不要对3岁以下的儿童使用柠檬桉油;
10岁以下的儿童使用驱蚊产品需要有监护人在身边;
为了避免吸入、刺激眼睛等风险,儿童使用驱蚊液时不要直接喷在皮肤上,家长可以将驱蚊产品喷到自己手上,再涂到儿童身体,或者是直接喷在儿童的衣服上;
驱蚊产品需要定时不用,不是喷一次就可以了。